Image

《文学与文化》2021年第1期目录及主要栏目内容简介

2021-03-20

《文学与文化》2021年第1期封面

目 录

“文艺评论价值体系建设”专栏主持人:刘俐俐

儿童文学多层次功能系统问题研究 李利芳

回忆性散文的文学特征与功能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个案 张一玮

“中国近世书画文学研究”专栏 主持人:张毅

通观“诗禅”与“画禅”

——钱锺书诗画思想管窥 王雷超

清初岭南遗民诗画创作赓续的屈骚文脉 吴咏絮

乾隆南巡的御笔赐联与书画题咏 欧阳智敏、张毅

文化研究 主持人:周志强

俄罗斯科幻文学中的人工智能书写研究 阎美萍

维特根斯坦与人工智能 韦施伊

文化视角

莫言与新时期文学经验研究论纲 张志忠

学贯中西 视界高远

——论张彭春及其导演艺术 焦尚志

元代文人的休闲与隐逸 王硕

媒介变革与新媒介文学的形成 周才庶

文学与跨文化交流 主持人:刘英

建构“第三空间”的非裔美国女性漫游者

——解读内拉·拉森的《流沙》 舒进艳

移动的牢笼:论《推销员之死》中的汽车意象与现代性反思 贺佳、刘英

一位独行者的时代书写和文化批评

——重读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 郝蕴志

学术争鸣

《金瓶梅》疑难词辨析

——与杨琳先生商榷 孟昭连

制度、历史、文学合一视野下的林黛玉财产问题及其他

——与陈大康先生关于林黛玉财产下落说之商榷 樊志斌

主要栏目内容简介

一、“文艺评论价值体系建设”专栏 主持人:刘俐俐

本栏目两篇论文,属于课题的文学功能论、文学批评标准论和文学价值观念等三部分有机构成之一。

第一篇论文从宏观视野出发,全面把握儿童文学规律,从纵向考察视野出发:尊重童年期的生命特征和精神需求;着眼于儿童的“发展性”;落实在经由成长汇入成人社会的最终目标。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而提出儿童文学多层次功能系统的理论假说。该功能系统由游戏性、想象性、成长性等三个各具特性的基础功能组成,三者机制为共存、融合与转换。

第二篇论文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个案,别开生面地在作者、公共领域和社会文化等三个层次的诸如记录、诠释、示范、美育、记忆、反思、娱乐等多种功能方面展开叙述和分析。并探究了影响多层次功能的诸多因素。影响因素有散文自身的文学传统与变异、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多方渗透、媒介形式及其机制等。两篇论文都具有功能理论的本体论与方法论的双重意义。

二、“中国近世书画文学研究”专栏 主持人:张毅

书画文学是文学与书画艺术交融的结晶,主要包括题画诗、论书诗和书画题跋;而本期所刊的这组论文则是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新成果(“中国近世书画艺术文献整理和研究”项目)。

其中一篇介绍钱锺书先生对宋代“诗禅”与明代“画禅”的通观,明确了“六根互用”在“通禅于诗”与“融禅于画”中所起的作用。前辈博学卓识的孤明先发,能给予后学思想启迪。

另一篇以广东番禺自命为“南屈”后裔的屈大均为典型,论述清初岭南遗民诗人对屈骚文脉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其突出特点是诗书画相互映衬。中原文化和楚骚文化的越岭南传,奠定了广东在近现代崛起的软实力。

还有一篇通过梳理乾隆帝六次南巡过程中的御书、题匾和书画题咏,展现爱新觉罗·弘历远较一般人深厚的汉文化修养,以及他对江南名胜和书画艺术的热爱,具有中华文化认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关怀。

三、“文化研究”栏目 主持人:周志强

现代科学诞生以来,技术与人类的伦理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技术与人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段——“技术人文”(科学“重写”人类的知识范式)、“技术理性”(现代人文与现代对话沟通,实现现代知识定位和塑形)、“技术霸权”(高度发达的技术带来了人文知识领域的种种“变异”,以及时至今日的 “技术人化”时段。

技术人化不是指技术人性化了,也不是指人类被技术掌控,而是指技术变成了人本身。德里达曾说过的“人机合体”,在今天不再是隐喻,而是现实趋势。微芯片的发明、记忆修改、生命科学,都使得技术不再是人所使用的工具,技术变成了塑造人、创造人、改变人,甚至创造类似人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文化在今天开始变得和技术无法分离——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

就文化本身来说,物化理论陈述了人类生活被商品逻辑浸染的后果,而技术人化则显示了伦理意志被悄然改变的情形。本期刊发两篇人工智能美学和哲学研究的论文,分别讨论了人工智能的哲学知识范式的确立与人工智能想象的文化政治问题,以期能深化相关思考。

四、“文学与跨文化交流”栏目 主持人:刘英

21世纪以来,流动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促进了信息流动、资本流动、人口的城乡流动和全球流动的加速,也引发了社会科学的“流动性转向”,激发了文学研究对流动性的密切关注。文学流动性研究在欧美文学批评界已初具规模,但中国学者对流动性的研究相对匮乏。

本组稿件聚焦美国文学对流动性的独特表征,舒进艳的文章从流动性的性别和族裔角度探讨非裔美国文学中的地理流动和身份流动;贺佳和刘英的论文从流动性的文化和经济角度探讨美国现代主义戏剧中的汽车流动性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郝蕴志的文章从社会流动性角度揭示20世纪60年代多元文化主义政治运动引起的族裔阶层流动对白人中产阶级的冲击。

三篇文章共同展示出文学不仅见证和记录了流动性变迁,而且参与和影响了流动性话语,显示出文学流动性研究的重要意义。

主办:南开大学文学院

主编:陈洪

执行主编:乔以钢

通讯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文学院《文学与文化》编辑部

邮编:300071

电子邮箱:

电话: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912X

国内统一刊号:CN 12-1415/I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