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宫词》VS《韩熙载夜宴图》,谁带火了谁?谁又是真正的“老戏骨”?
《大宋宫词》为什么能爆火?
这部宋风传奇大戏自开播以来,多次登上热搜和娱乐榜,多平台电视剧实时热度第一,陈坤、胡歌、杨幂、赵薇、邓超夫妇等纷纷为其打call助阵。众多网友刷屏:“画风唯美,大宋味道满满”“以戏说感贴近历史,展现宋代风貌别有风味”……
为还原宋风之雅,营造古意盎然的氛围感,《大宋宫词》多处采用古画与镜头相结合的方式,将传统绘画艺术搬上荧屏。
“我们按《韩熙载夜宴图》给拍了一遍,为了融入到剧情里,特意从左向右这样子展开,有意识地让秦王像韩熙载一样串在这五个场景里。”在近期发布的“韩熙载夜宴图”制作特辑中,导演李少红运用长镜头的调度,将名画与剧情相融合。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在历史上,雍正、乾隆对它爱不释手。现在,它登央视舞台如家常便饭。《一堂好课》《上新了·故宫》,这些大热文化类节目中都能见到这幅画,引发无数观众追捧。
不禁有人会问,这幅画究竟有何来头?讲的是啥?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也是他唯一的传世之作。
顾闳中,南唐著名人物肖像画家,曾画过后主李煜的肖像。顾闳中的工画人物,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神情意态,这在《韩熙载夜宴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韩熙载夜宴图》是其令人称道的画中精品,代表了古代工笔重彩的最高水平。但它历经千年流转,经数人之手实属不易。
据清《石渠宝笈》记载:该画本入清后曾归藏清廷御书房,并钤有若干方鉴藏印。前则有乾隆皇帝一段题记,并存有南宋时的行书残缺题语。
抗战胜利后画家张大千毫不犹豫购入了此画,用自己原本计划购豪宅的500两黄金。张大千将此画视为无上珍宝。他还专为《韩熙载夜宴图》刻了一枚印章,文曰“东南西北,只有相随无别离”,加盖在图卷上。
1952年,张大千下决心将所藏珍品《韩熙载夜宴图》及敦煌密卷等卖给国家,折价仅2万美元。对于这一决定,张大千曾跟朋友坦然表示:我寓居海外,万一国宝失落他人之手,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作为唯一一幅以古代歌舞夜宴生活为主题的传世长卷,《韩熙载夜宴图》珍贵无比,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历史上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仅有17件,此图作为其中之一,稀罕程度可见一斑!
《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奉后主之命,与周文矩、高太冲潜入韩熙载的府第,窥其放浪的夜生活,仅凭目识心记,所绘成。
此图描绘了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分为5段场景,每一段既独立又连贯。画家采用一扇屏风作为每段画面空间建构、营造美感的主要手段。
第一段:琵琶独奏
描绘的是韩熙载与到访的宾客们正聚精会神的倾听演奏琵琶的场景。
此段出现的人物繁多,场景复杂。床上的红袍青年是新科状元郎粲,端坐在状元左侧戴着高高的头巾之人便是主人公韩熙载,弹琵琶的女子是教坊副使李嘉明的妹妹。另有宠妓弱兰和王屋山等。这些人物都确有记载。
第二段:六幺独舞
描绘的是韩熙载站在红漆揭鼓旁,两手抑扬地敲鼓。
第三段:宴间小憩
描绘的是韩熙载坐在床榻上,边洗手边和侍女们谈话。氛围轻松,红烛已经点燃,床帖拉开,被子堆叠,枕头也已放好,以便随时可以躺下休息。
第四段:管乐合奏
这个场面的主人公韩熙载换下了正装并盘膝坐在椅子上,一边挥动着扇子,一边跟一个侍女吩咐着什么话。五个奏乐人横坐一排,各有自己的动态。
第五段:宾客酬应
这一段描绘了宴会结束,宾客们陆续离去的场景。韩熙载站在两组人物的中间,伸出左手呈摆手状,好像在说“不”字。
作品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因此在中国画史上占据了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
画面内容丰富,涵盖了家具、乐舞、衣冠服饰、礼仪等方面,因此对研究中国古代绘画、传统服饰、民族音乐以及古代人文生活艺术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看似是幅人物画,其实不然!
《韩熙载夜宴图》是国家大厦将倾时的一幅政治情报。
当时的皇帝李煜为什么要派顾闳中去搞这样一幅情报图,历史上说法有三:一说是李煜对韩熙载始终信不过,怕他造反;二说是李煜为了规劝韩熙载不要太过纵情声色、荒唐;三说是李煜想要重用韩熙载,故派人考察。
究竟哪种说法是真,这也成了韩熙载人生的难解之谜。
韩熙载是南唐的三代老臣,高才博学、擅长文学、又通音律、善书画。江左称其为“韩夫子”,时人谓之为“神仙中人”。
年轻时的韩熙载一腔抱负,流窜江南之前,曾豪气万丈地跟好朋友打赌:“如果江南用我做宰相,我一定可以长驱直取中原!”但最后韩熙载并未实现当年的豪言壮语。
韩熙载到了江南以后,很长时间没有受到重用,后又经历了弹劾事件。他只能像鸵鸟埋沙一样沉醉在诗酒歌舞中,本来就不拘小节的他,故意以夜宴欢歌来放逐自我。
如此才有了李煜在画中所看到的::曾经才华横溢、立志报国的韩熙载,竟沦落到如此地步。
画上的韩熙载清醒,悲凉,愁苦,无奈。面对着已知的绝望宿命,却无能为力。
这场笙歌散后,纸醉金迷的南唐已大敌环伺,摇摇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