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中国青年作家峰会:这个时代的青年写作有怎样的张力

Image 2021-04-07

青年作家与青年写作一直是当代文学界的热点话题,这个时代的青年写作有哪些特质?青年写作会产生怎样的张力?目前存在哪些壁垒?青年作家心中的文学航标何在?

近日,由大益文学院和中国作家网联合主办的“新青年·新势力”中国青年作家峰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大益文学院院长陈鹏,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宁肯,《小说选刊》副主编、评论家顾建平,以及艾诺依、崔君、范墩子、格桑拉姆、李司平、林培源、庞羽、宋阿曼、王苏辛、魏思孝、小珂、余静如、郑在欢共13位青年作家参加峰会。

“新青年·新势力”中国青年作家峰会现场

生活里往往蕴藏着被我们忽视的文学

在变化的时代里,青年作家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青年作家范墩子认为,在当下文学环境中青年作家们还是要找到自己的个性和独特性,“现在我对小说有种不满足,在现在的社会还是有更深刻的一些东西,新的公民性有待于我们青年作家去发现,不仅仅是写作形式的问题,可能还有对社会的理解。很多人说你这篇小说写乡村的,你好像就落伍了,我不这么看。老一辈作家接触的农村乡村跟我们现在年轻人所接触的乡村是两码事情,他们写的乡村跟我们写的乡村肯定不一样,不能说你写乡村就是传统的。所以我认为,青年作家尤其像我这种来自西北的,我所接触的东西,我所看到的东西,我觉得要用自己这种个性的方法去写作,二是要找到一种小说内在更深刻的东西,表达一种也不能说跟这个时代社会有关,更深刻的一种公民性。”

在宋阿曼看来,写什么和怎么写是非常大的问题,“我感觉大家写小说,其实写到后来,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所擅长的某一种题材,或者某一种写法,写到一定程度大家都会面临再一次自我解封。作为写作者,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笔下的小说,自己是怎么样一个人,自己的观念是不是已经固化了,一定要随着新的现实改变创作,以及不断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才可能有能力去处理新的素材。”

“我之前为什么写京剧,因为我和朋友约着去看一个演出,一个爵士乐演出,但主唱是一个京剧演员,他们将京剧和爵士融合起来,是传统和现代的碰撞。具体到人身上也是有矛盾,京剧是非常传统非常讲规矩的行当,在这个地方表演是完全不同的。我觉得往大了说是一种新旧碰撞,往小了说一个人身上的矛盾感,我既要遵循我的规矩,又想融入一个西方的和自己认为有趣的东西。类似于这种很有意思,以前可能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很容易提供给人灵感,它是值得写的,是有意思的。有一些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那种人性的灰暗,现在有很多新的东西,需要自己去发掘,生活各个方面都会有一些新的东西。” 宋阿曼说道。

徐可认为,我们生活里面蕴藏着很多文学我们往往忽略了,我们要挖掘我们身边的亮点:“我们有时候讲到真善美,大家觉得这个话题很老套,更愿意表达自我,但是文以载道也是永恒的主题,这个道不是道德教化政治说教。其实我们平常写的向上的社会风尚也好,为人处事也好,本身就是道,写什么和怎么写在我们创作中完全可以把它结合得很好。”

研讨

文学的变与不变

什么是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时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李司平认为,归结起来是一个特别简单的东西:我们现在是一个新时代。他举了一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当时读余华老师的作品《许三观卖血记》,他提出来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论调,他说为什么要去卖血,为什么遇到困难不去找政府,我们新时代的写作可以让我们的员工去找我们的政府。比如十年前,如果把我的经历写进小说里面,我在一个小巷子里面被人家打了一拳肯定会还回去两拳,现在我被人在小巷子打一圈,我就躺下了,遇到困难找政府。我通过举这两个例子,想说明的是我们时代的写作是需要写改变,从什么地方开始改?从我们的叙事的内容,叙事的细节就得改,时代不同了环境不同了就得改。”

格桑拉姆也认为,现在的写作肯定是要变化的:“过去像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它的主题都是宗教、阶级还有伦理。自媒体短视频,朋友圈微博明星,是这个时代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最主要接触到的东西。年轻人在网络上交朋友,甚至谈恋爱。网络世界已经是我们现实世界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青年人来说这是一个不能去回避的问题。文学应该对新的时代现象去进行发现和探讨。网络带给我们信息爆炸的状态,那青年作家就应该从这些过多繁杂的信息里摘取对我们写作来说比较有用的,在保证文学性和创作的纯粹性的前提下,去利用好我们现在新的技术、新的事物,去更好地丰富我们的创作。”

“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看过去的经典的作品,似乎是非常老旧的。我前段时间在学习之余抽空读了雨果的《悲惨世界》,他花了十几页写下水道,传统现实主义的那种铺排式写法事无巨细,在当时看来是有突破性的,因为当时的主流文坛在新古典主义这种理论的影响下,它还是会主要去写一些上流社会比较宏大的、比较崇高的内容。雨果不仅去写关于宗教的、宏大的问题,还会去写贫民窟里的人,还有下水道这样的东西。文学作品不管是任何时代的,只有创新才能有它的文学价值。文学创作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人,不同的时代的人都是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语言,所以如果要去真正的去揭露人的本质,体现人的思想,必须是要根据人的变化而去变化的。” 格桑拉姆说道。

在宁肯看来,文学的不变就是真实:“真实这两个字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现实性的东西,一个是主体性的东西。真实的概念从文艺复兴以后逐渐建立,包括人的真实,历史的真实,社会的真实,最终越来越倾向于人的真实。人的真实就是关于心理真实、心态的真实、性格的真实、命运的真实。真实包含了作家的个性,作家的主体建设,你对真实的一个理解,你的发现。真实还包括了可能性,不仅仅是现实性,因为现实所体现出来的只是冰山的一角,现实还掩盖了很多真实的东西。”

批评可能成为文学新的生长点

在魏思孝看来,为什么现在文学的影响力不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外在原因,这是更主要的,这个时代不对。以前我们经历过的1980年代,文学是在一个风口上。回头看1980年代一些期刊上边的小说写得那么烂它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从一个农民成为作家改变自己的生活。我觉得我们这个正在经历的年代,虽然文学看起来影响力降低了,但是我觉得这是正常的。内在的原因肯定是因为文学本身作品质量还没达到。”

余静如也认为当前文学的影响力不大,和社会的关注度是有关系的。“我们创意写作专业每年都会有很多学生,我负责编辑他们的作品集,我之后很多届的学弟学妹写的很不错,但是毕业之后很多人并没有从事写作这个行业,很多人去了游戏公司或者是影视公司。因为游戏和影视可能得到的收益比较大,可以很快变现。天赋是需要通过努力和时间去实现的,写作并不是说天才,第一篇作品很惊艳,很长的时间第二篇第三篇不一定怎么样,年轻人是需要时间的,现在年轻人不具备这个时间,因为社会生活压力太大了,所以我觉得除了我们自己的努力,社会的支持也很重要,比如企业,比如媒体。”

顾建平

顾建平从自身的经历出发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是对媒介要有开放的心态,不要拒绝。我们这样时代媒介给我们带来了便利,我们尽量不要拒绝要利用它,媒介跟文学没有直接关联,我从来不承认网络文学的存在,网络不会带来文学本质的改变,但是网络是文学很好的传播工具。第二是要重视批评,批评是两面的,有赞扬的批评也有商榷斟酌的批评。”

“第三个是要寻找优秀的平台,现在平台很多,自媒体也是平台,网络也是平台,优秀的平台还是非常非常少。我们写作者在纸媒发表也是发表,在网络上也是发表,我们尽量要在优质的平台上,有公信力的平台上发表作品。” 顾建平说道。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