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龙灵书道】赵之谦的碑法,是如何写活的?

2021-04-15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龙灵书道”免费学习海量书法视频

宽博浑厚 博采众长

——赵之谦楷书桓谭《新论》赏析

赵之谦(1829年-1884年),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汉族,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吴昌硕、任伯年等画家都从他处受惠良多。

其书法初师颜真卿,后取法北朝碑刻,所作楷书,笔致婉转圆通,人称“魏底颜面”;篆书在邓石如的基础上掺以魏碑笔意,别具一格,亦能以魏碑体势作行草书。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他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清 赵之谦 楷书桓谭《新论》 四屏立轴 纸本 成交价644万元

这件楷书四条屏是赵之谦写赠“寿阳相国”祁寯藻的。祁寯藻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累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世称“三朝帝师”、“寿阳相国”。谈到这件作品的重要性,首先要说到赵之谦的入京情况。

赵之谦一生三次入都,四次参加礼部试,皆名落孙山。同治三年(1863)时在京城参加礼部考试时,赵之谦结识了一位山西寿阳的好友祁秀闻,即祁之(字秀闻),为清道光二十三年举人,曾官滦州知州。祁秀闻与祁寯藻同为山西寿阳人且相互熟知,此时的祁寯藻正官礼部尚书,很可能此时赵之谦通过祁之的引荐认识了祁寯藻,并在此时或此后的两年之内为“寿阳相国”创作了该幅作品楷书桓谭《新论》。也就是说此幅作品约创作于赵之谦三十六岁到三十八岁之间,而作品中两方图章的使用恰好在另一角度为笔者的这一论断做了佐证,即此二方图章约创作于赵之谦三十七岁左右。

赵之谦自三十五岁专攻北碑,涉猎极广。在撰《补寰宇访碑录》时,赵之谦大量收集碑刻资料,眼界大开的同时也对北碑进行了大量的临习,从《瘗鹤铭》、《张猛龙碑》、《云峰山刻石》等取法甚多。楷书桓谭《新论》正是吸收了大量北碑精髓的力作,此外此作结体上每个字均有一个中心,撇、捺及部分横、竖画尽其所长,亦可看出黄庭坚与《瘗鹤铭》对他的影响。

对黄庭坚的取法,我们除了从此幅作品中得到印证外,在其《章安杂说》中亦可得到线索:“见山谷大字真迹止十余,若有所悟,偶作大字,笔势顿异,觉从前俗骨渐磨渐去,然余未尝学山谷一字,叔见余书,指为山谷,亦数十年中一大知己也。”这段文字中,我们足可看到黄庭坚书法对赵之谦的影响。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