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大地艺术节”来到景德镇,艺术将如何唤醒中国乡村?

2021-04-15

记者 | 实习生 姚冰淳

编辑 | 林子人

1

日本越后妻有地区是距今4000年的日本早期文明"绳文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在20世纪下半叶,这片分布着200多个村落、以传统农耕为主要产业的多山平原逐渐被追逐现代生活的人们抛诸脑后。但也是在这里,孕育出了如今享有国际盛名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通过三年一届的大地艺术节,汇聚于此的艺术家们让艺术成为乡村生活的载体,重新挖掘出当地的价值。从2000年至今,大地艺术节带给越后妻有地区巨大的变化,成为艺术振兴乡村的样本。

如今,中国的一些乡村也面临着越后妻有地区曾有过的类似问题。江西省景德镇浮梁县,自南宋浮梁高岭人何召一发现高岭土开始,逐步成为中国制瓷中心。同时这里也是红茶的重要产地,白居易《琵琶行》中便有“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敦煌遗书中的《茶酒论》则记录了“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美名。改革开放后,尽管浮梁县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色优美,但也一度存在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衰退”的乡村亟待注入新鲜活力。“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自2018年12月启动,经过三年的筹划,即将在今年5月首次落地浮梁。从5月1日到6月1日,浮梁县寒溪村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聚集20余个艺术项目,四项文化活动,一次乡村公共艺术展。来自五个国家的20余位艺术家、建筑师、音乐人、创意人、非遗传承人将共同参与这场乡村艺术盛事。

大地艺术节在中国

越后妻有坐落在越后地区最南端,是新潟县包括十日町和津南町在内的一片760平方公里的乡村区域。“妻有”在日语中有“远方尽头”之意,足见这一深山雪乡的偏僻。二战后,日本经济以城市为核心呈爆发式增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乡村的人口老龄化加剧、因缺少劳动力带来的耕田荒废、空屋废校不断增加等问题已成既定事实,这里成为很多人回不去的故乡。

1994年新潟县政府提出地区活性化政策“新千年发展计划”,身为艺术总监的北川富朗提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的理念,要用艺术改变乡村,由此孕育出“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在北川富朗的努力下,山村和森林变成艺术的舞台,重新探讨现代和传统、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北川富朗希望通过艺术节这样的形式,让艺术作品成为坐标,引领人们走进村落产生交流加深认识,让居住在偏僻山村的老人脸上露出笑容,让日渐荒芜的耕地重启生机,让被人遗忘的土地焕发活力。

2000年7月,第一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开幕。至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已经举办了七届,不仅给越后妻有带来超过500亿日元的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激发了这一地区前所未有的活力,当地人乐在其中,城市里的人也纷纷回到这里度过愉快的时光。

2018年,“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正式启动,主办方希望将“大地艺术节”的形式引入中国乡村,同时也带入二十年来用艺术振兴乡村的丰富经验。北川富朗认为,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推进城市化,很多城市缺失了自己的特质,在城市里居住的人们更加向往自然。而乡村丰富精彩的文化也逐渐在无人传承之中丧失,他希望通过艺术家的介入,让艺术家发现这些精彩,将整个地域的魅力充分释放出来,这也能提高当地百姓的自豪感。五年来,北川富朗与中国团队陆续走访了中国30多个城市、100多个乡村,最终选择了江西浮梁和浙江桐庐两地。如今,“大地艺术节中国”的首个项目将率先在浮梁落地。

平等审视乡土的机会

北川富朗曾在接受界面文化(ID: BooksAndFun)采访时表示,“过去我们往往认为艺术作品一定是艺术家自己来做的,但是我们的艺术节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在地创作,不是说在艺术家自己的工作坊里或者美术馆画廊这样的白盒子里自己埋头创作,而是一定要怀着一个姿态——我要和当地的人、资源、环境进行对话,要以这样的心情去创作作品,而且要和当地合作。”“艺术在浮梁2021”也秉持和传承着这一理念,主张“在地性”,包括讲述本地故事、使用本地材料、利用本地资源,以及本地人的参与。北川富朗也希望尽可能多邀请持不同观点、有不同背景的艺术家参与进来,“他们可能家乡不同、思想不同,对中国的未来也有很多不同的设想”。

从2021年1月开始,项目组邀请多位优秀艺术家、建筑家进行在地考察,通过本地灵感激发艺术创作。艺术家们收集村民的记忆和物品,挖掘当地的故事,利用闲置民房、废弃仓库、荒废空地和茶山,共同打造艺术场景化、生活艺术化的村落。如北川富朗所说,“大地艺术节”不是一个有关艺术的节日,艺术只是一个催化剂,用来呈现当地历史和人的生活方式。

具体到本次项目,中国艺术家刘建华选择在一个被遗弃的水渠上做出大小各异的雨滴造型,使人联想曾经仰赖水渠灌溉的当地历史,勾连起浮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日本艺术家真壁陆二在村民的柴房里找出许多木片,在上面绘制浮梁的特色图案,每一个“小小的片段”代表的是最小单位的社群,而由其集结而成的大作品则象征整个世界。建筑师马岩松在茶山上做了一盏灯,通过简单的方式和介于艺术与建筑之间的语言,让美好的景色重新与人的行为连接,激活广袤乡村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浮梁县寒溪村村貌(摄影:异想社)

60年前,部分淳安移民因新安江水库的修建迁居至浮梁寒溪村史子园,这里是村民们白手起家的地方,他们从荒山中开垦出现在的田园和山川。他们作为后来者是如何融入当地社群的?来自广州的多媒体艺术工作者mafmadmaf用作品《亚特梁蒂斯Atliangtis》来回答这个问题。他在一座被遗弃的房子里做了一个艺术装置,令观众体验移民们的声音与幻象,通过多个瞬态(Transient)的重叠结果,让观众在微弱的波光底下慢慢探索这座如旧如新的移民之家。

“艺术在浮梁2021”不仅仅是一次艺术展览,更是一间以全村为范围的、没有屋顶的乡村美术馆。展厅散布在村落各处,既是村民们曾经的家,也是他们未来的“艺术之家”。与此同时,乡村中的公共艺术给来自城市的人一次全新的、平等审视乡土的机会,也为当地人创造了与外界对话的可能,藉此使之发现自身的价值。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