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156座连片汉墓!山东菏泽的这个考古发现是什么情况?

2021-04-15

新华社济南4月14日电(记者孙晓辉)地处黄河中下游,山东菏泽堌堆文化遗址分布众多、布点密集。为配合魏楼水库项目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菏泽当地文物部门做基本勘探时,发现了孙大园堌堆、侯庄堌堆、侯庄西遗址。近日,考古队员在对菏泽市孙大园堌堆文化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包括156座汉墓在内的近200处墓葬遗址。

孙大园堌堆遗址全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这次发现的汉墓以土坑墓和砖椁墓为主,数量较多,分布密集,年代属于两汉时期。其中砖椁墓多设有脚箱,放置了随葬品,包括鼎、罐、壶、盘、人俑、陶俑等。另外还有夫妻合葬的砖室墓,但绝大多数曾遭盗掘。”孙大园堌堆遗址考古队执行领队孙启锐说。

孙启锐介绍,从墓葬的规制和陪葬品来看,没有超出平民阶层的产物,说明多数为百姓墓葬。而大规模汉代百姓墓葬的发现对研究当地社会生活史、当时阶层分布状况、风俗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出土的文物。(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除数量众多的汉墓外,考古人员还在孙大园堌堆遗址发现了丰富的龙山文化遗存,有房址和灰坑两大类,还有少量的北辛文化遗迹。

“我们发现并出土了红顶钵、小口双耳罐等器物,形制具有北辛文化的典型特征。”孙启锐说,从近几年在菏泽新发现的何楼遗址、十里铺北遗址等堌堆遗址来看,北辛文化在当地分布不在少数。孙大园堌堆及相关遗址的发掘证明,鲁西南地区也是北辛文化的重要分布区。

堌堆遗址是鲁西南地区黄泛区比较特殊的遗址,特点就是堆积年代长、文化层比较厚,例如在这次考古发现中,目前最深的已经到了距离地面8米的位置。孙启锐表示,这也从另一方面展现了这次考古的一大难点,就是地下水,“经常是挖着挖着水位就上来了,所以我们现在一直在降水位。”

考古人员通过对堌堆遗址及晚期遗址的发掘,大体了解了这一地区聚落形态演变的情况。

“北辛文化时代开始有先民居住,至龙山时代文化较为繁荣,岳石文化及商时期文化趋于衰落,而到了东周及汉代,迎来了人类活动的高峰,显示出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汉代以后,水患加剧,人们无法在该地区长期生存,形成‘水退人进,水进人退’的拉锯局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贾世莉说。

在大量考古发现背后,显示这处遗迹跟汉代一个叫葭密的古城联系密切。“从我们所在的位置往东约2公里,在汉代有个叫葭密的地方,此前地方文物部门做过调查,发现有夯土的城墙,‘城’的证据比较明确。”孙启锐说,葭密是今菏泽市境内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出现的城邑之一。

孙大园堌堆遗址位于魏楼水库项目的西南部,形状是南北向的长条,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这次发掘面积约为2500平方米,约占整个遗址面积的五分之一。

孙启锐表示,孙大园堌堆遗址比较特殊,位于水库内,保护的不仅是墓葬,也包括遗址本体。“后续我们会对遗址做出一些保护的建议,由当地各级文物部门及工程方共同促成遗址保护规划的制定,确保当水库蓄水以后,不会因为水淹、水泡造成遗址的垮塌。”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