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民间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到底是什么意思?

Image 2021-04-18

自周代起,中国便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餐桌礼仪制度。也有“道德仁义,非礼不成”之说。

后来经由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不断发扬传承,使得餐桌礼仪为后世延续,并将其作为彰显礼仪之邦、文明之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民以食为天,自古至今,饮食文化一直为百姓们尊崇,餐桌这一形象,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有很多功能。上至宴请王公大臣、招待外宾、贸易往来、交谈生意等,下至接待亲朋好友、家庭聚餐等,这其中当然就包括各种各样的礼仪和规范。

例如,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给家里的长辈座,菜没上齐之前不能动筷子,吃饭不要发出声音,筷子不能长短不一也不可以敲碗筷等等。这些用餐规矩至今都还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并且还会不断的传承发扬下去。

那么,除了上述常见的餐桌礼仪外,还有很多非常有意思餐桌礼仪,具体到菜肴上几个、筷子怎么摆、客人怎么坐等等,答案就是:“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菜不摆三

所谓“菜不摆三”的意思,就是在宴请宾客时,哪怕只有一两个人,也不能上三个菜。首先,中国人聚餐或者吃饭讲究一个团团圆圆,好事成双,双数在中国人眼中就是成双成对圆圆满满的意思。三为单数,听起来不是很吉利。其次,三的谐音为“散”,寓意解散,中国人习惯将字谐音化,例如看望病人不能送梨,意味“离”。最后,在祭祀时,常摆设三盘贡品或者菜品。如果招待客人只摆三盘菜,让人感觉自己成了被祭祀的对象,就跟在自己面前插上三炷香一样让人难以接受。如此招待宾客,客人可能会心生芥蒂。

筷不成五

所谓“筷不成五”,并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筷不成五”并不是宴席上不能准备五双筷子,而是筷子长短要一致。在古人眼中,虽然宾客有长幼尊卑之分,但同桌吃席要统一标准,餐具、食物等一定要一样,否则会让客人感觉被区别对待,而心生不满。

并且我们在用餐前和用餐完毕后摆放筷子时不能胡乱摆放,看起来长长短短的,因为这样会有“三长两短”的意思,并不吉利,甚至还会得罪人,除此之外,筷子也不能竖插在米饭上,这一行为有烧香拜佛祭祀之意。

席不成六

最后所谓的“席不成六”就更有意思了,酒席桌上一般是“八仙过海”,也就是坐八个人。“席不成六”是不要六人坐一桌吃席,是因为寓意不吉。如果只有六人吃席,那么从整体布局上看,正好是像乌龟的头尾加四个爪子,极具讽刺意味,于是民间便有了“六人莫坐乌龟席”一说。

所谓“乌龟席“是指一张桌子的两侧分别坐两人,上下分别坐一人,俯瞰如此形态像是一只乌龟,别称王八。虽说乌龟在古代文化中有长寿的意思,但是也难免会让人心生歧义,为了避免误会,所以才有了这一谚语。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餐桌上的礼仪同样也是很讲究的。这些看似琐碎的俗语禁忌,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藏,贯穿了五千年劳动人民的智慧,一朝一夕,四时三餐都是值得我们谨记的国学文化!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