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趣读丨唐代人如何护肤

2021-04-22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在唐代,每年腊月,大寒过后的第一个辰日称为“腊日”,朝廷要举行盛大的腊祭活动,拜祭先祖,祈求下一年的风调雨顺。腊日前后三天,百官都可以放假休息,皇帝则借此机会,发出许多赏赐,诸多腊日赏赐品中,护肤品是非常重要的品类。

据唐代笔记《景龙文馆记》载,唐中宗景龙三年腊日,皇帝召集近臣举行了一次“赐腊”活动,所赐之物除了食品以外,还有两种护肤品——“口脂”“蜡脂”。所谓“口脂”,指的是涂在嘴唇上防止干裂的膏油,相当于今天的润唇膏;而“蜡脂”又分“面脂”(面药)和“手脂”(手药)两种,主要是涂在脸上和手上,起防止皴裂之用,相当于现在的面霜、护手霜。

图片来自于网络

由于是皇帝的赏赐,这些护肤品通常会被装在金银或象牙制造、精心雕琢的管子或者罐子中,看上去非常华丽。杜甫在朝中做拾遗时,第一次在腊日收到朝廷赏赐的护肤品,专门写了一首《腊日》诗,其中特别说到“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在《全唐文》中,我们可以找到不少感谢皇帝在腊日赐物的谢表,从中可以看出,腊日赐予的护肤品,除了口脂面药之外,还有洗澡用的“澡豆”和增加身体香气的“香膏”。而获得赏赐的大臣在每次使用这些护肤品时,“龟手既沐其芳馨,香膏又沾于唇吻”,自然会时时感受到皇帝的恩泽,只觉得“泽浃肌肤,恩深骸骨”了。

皇帝赏赐给大臣的口脂面药之类,大约都是皇宫中自制的。《新唐书·百官志》载殿中省尚药局有“合口脂匠二人”,一年四季帮助皇帝生产唇膏,生产出来以后,储存在皇帝的私人仓库“少府”中,等到腊日的时候,再由掌管御用器物的中尚方署颁上,算是皇帝私人之物,因此十分珍贵。不过,并不是说没有接收到皇帝赠送的口脂,就只能等着唇角干裂。这些护肤品的制作方法并非不传之秘,而是记载于各类医书之中。

唐代最早集中记录护肤品药方的,是被后世称为“药王”的传奇人物孙思邈。孙思邈生于隋朝,卒于唐高宗年间,据说活了一百多岁。唐朝建立之后,太宗李世民接见了年近知天命的孙思邈,发现他“容色甚少”,看上去还是个少年。孙思邈为人类留下的最重要财富是中医方书《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这两部书中收录了七千多条药方、医论,在没有现代医学的时代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这两部书也记载了数百种美容美白的方剂,其中既有从前代医书中过录的,也有孙思邈自己发明的,从数量和种类上看,都可以说是中国化妆品研发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当今的护肤品种类繁多,从效果上来说,有保湿、美白、祛皱、祛斑、控油、补水等多个分类。如果我们打开《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就会发现,唐代护肤品的丰富程度,也是不遑多让。

粉刺、雀斑、疤痕等影响面相的脸部瑕疵,从古至今一直是爱美人士的天敌。孙思邈的书中,对这些问题都有解决方案:如果脸上有粉刺(唐代称为“粉滓”或“疱”),可配制一种“白膏”,找来附子、蜀椒、野葛三味药,醋中泡一晚,再用猪油煎熟,去渣后每天涂脸三次即可消除;如果长了雀斑(唐代叫“面皯”),则可用矾石、硫黄、白附子各一两,醋中泡一晚,洗面后使用;如果不小心在身上添了疤痕,也不用担心,用鹰屎白和白僵蚕各二两,捣成粉末,用白蜜调和,敷在伤处,一日三次,不久就可修复如初。如果以上问题都有,则可以炼制一种三十二味药材合成的“五香散”,用它洗脸,不但能去除粉刺、雀斑、黑痣,还能起到美白效果。

去掉瑕疵以后,如果还想让肌肤更加年轻紧致,则可以配一个“悦泽面方”,用雄黄、朱砂、白僵蚕各一两,再加十枚珍珠,捣成粉末,配上面脂和铅粉,每天早上用醋浆水洗脸后涂上,只要三十天,就可以做到“肤如凝脂”,而且能使“五十岁人涂之,面如弱冠”。孙思邈面见唐太宗的时候,想必就是涂了这种“悦泽面方”,才会让李世民感到“容色甚少”,惊为天人的。

◎本文摘自《像唐人一样生活》,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