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上句两个“今”,下句两个“明”,唐诗有多简单诗人就有多愤懑

2021-04-28

古人说到写诗,无外乎兴观群怨,尤其以诗言志、诗缘情最为主要。前者借助诗歌抒发志向,我们已经见过很多,动辄“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是也;后者主要抒发感情,动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人都说时势造英雄,不同的社会环境、历史阶段,也会造就不同的诗篇。盛唐时期,我们看到诗人们的自信“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而到了晚唐,我们感受到的,恐怕只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今日读唐诗,偶然发现一句有趣的诗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上半句两个“今”,下半句两个“明”,意思也是再简单不过,今天有酒就痛快畅饮喝他个酩酊大醉,明日的忧虑就等明天再烦愁。

细读来看,颇有几分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味道。不过相对李白的怀才不遇,这首唐诗才真正蕴含了诗人说不尽的愤懑。

这两句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自遣》,也就是自我遣怀: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诗人罗隐生活在晚唐,甚至比小李杜还要晚。小李杜将唐诗的华美篇章收了尾,剩余的诗人们恐怕只能拾起王朝暮年所面对的无限批评了。

罗隐少年气盛,也曾满怀大志,然而时光流转,一颗雄心早已被剥蚀得什么都不剩,只能在酒色之中感慨“得即高歌失即休”,故作旷达地“悠悠”,将一切都放到酒中,管他“明日愁来明日愁”。

今日的我们都常说今天和明天,也都在说要活在当下,及时行乐,但今日的我们是受到商业社会享乐思潮的影响,古人却并非如此,他们是纯粹的借酒浇愁,是无路可走之时的唯一选择。

只看今天,不管明天,这样的人是没有未来的。但是对于生活在晚唐时期的罗隐来讲,即便不说选择今朝有酒今朝醉,他的明天又在哪儿呢?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