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讲的啥?古人的人生感悟
日落西山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而每个人也必然会面临死亡,“生老病死”概括了一个人的一生,因而老百姓们也创造出了许多与年岁相关的俗语,像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讲的是什么?古人的人生感悟。
73岁和84岁这两个年龄与历史上两位有名的人有着很大的关系,第一个是孔子,第二个是孟子,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于公元前479年去世,虚岁是73岁,孟子出生于公元前372年,于公元前289年去世,虚岁是84岁。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在历史上有着很深的影响,因而在百姓心中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两人的去世年龄自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古时能活到七十岁的人都是长寿之人,这也让人民更加看重73岁和84岁两个年龄坎。
“七十三、八十四”还与一个非常古老的发明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个发明就是“六十甲子”,最古老的用途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也道家信奉的六十个星宿神,历来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来称呼这六十个星宿神。
六十甲子的科学原理到现在还无法破译,而不得不承认六十甲子在各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像中医里针灸取穴,讲究子午注,不同的日子和时辰,取穴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又和天干地支的规律符合。
《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理论及四柱命理学理论也是从“六十甲子”中衍生出来的,探索了人体奥秘、预测、诊断、治疗人体疾病的学问,“六十甲子”在年龄上指的是六十岁,六十岁后又是一个循环。
六十甲子在古时也能用来判断吉凶,据道教经典记载太岁星君便是六十花甲子,七十三岁时到了“丁丑”年,“丁丑”为太岁,处在犯太岁的年龄,因而对于古人来说,这一年有颇多忌讳,安然过了73岁,心中也会安心很多。
待到84岁,处在“戊子”年,更是不详,老人再经历一次心惊胆战。在科学研究上,生物学家推算出人类的正常寿命应在100岁以上,历史上也不乏长寿的人,流传至今的也有不少养生之道。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大多的缘故,是古人对孔子和孟子两位先人的尊敬,认为这两人都没能跨过这个坎,就更何况平凡人了?也是古人对于生命和大自然的一种敬畏之情,现在更加注重科学,也就很少有这种说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