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从石库门到宝塔山,上海艺术家致敬延安精神

Image 2021-05-08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5月6日晚,第二次来到延安的男中音歌唱家杨小勇,在宝塔山下的延安大剧院,放歌一曲《延安颂》,这是上海交响乐团“从石库门到宝塔山”红色巡演的最后一站。

上海交响乐团100多人的队伍刚从延安回到上海,排练6个月的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舞剧《宝塔山》于5月7日晚在上海大剧院迎来首演。《宝塔山》用芭蕾的语言讲述在延水河边、宝塔山下,来自上海的进步青年梦安,欧洲归来的学子明华,和千千万万的爱国青年,如何用炙热的青春浇灌贫瘠的土地,将自己蓬勃的生命献给这片深情大地的故事。

吴虎生、戚冰雪主演《宝塔山》 蒋迪雯 摄

上海艺术家们用音乐和舞蹈在“上海之春”的舞台上,把目光投向延安,用脚步追寻延安。他们用真诚的演绎致敬经典,也用全新的创作庆祝建党百年。

《宝塔山》中的“纺车舞” 蒋迪雯 摄

从《白毛女》到《宝塔山》

《宝塔山》并不是上海芭蕾舞团第一部与延安有关的作品。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让延安成为一片激扬艺术生命的沃土,更催生了包括民族歌剧《白毛女》在内的大批优秀文艺作品。《白毛女》的故事从延安传遍全国,芭蕾舞剧《白毛女》成为上海芭蕾舞团的“传家宝”,演出逾2000场。

日前,《白毛女》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再度上演,记者了解到,白毛女身穿的舞衣已传承了足足32年,随着新舞衣的赶制,此轮之后,这批舞衣将完成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并被“封存”。

“这批衣服都是在我刚当上《白毛女》主演时做的。”上海芭蕾舞团团长、第二代“白毛女”辛丽丽说。1989年,26岁的辛丽丽随团出访加拿大,首次从喜儿演到白毛女,演出全剧。

《白毛女》传承半个多世纪后,上海芭蕾舞团再度“回延安”,推出新作《宝塔山》。热火朝天的“开荒舞”,优雅轻快的“纺车舞”,让观众穿越到宝塔山下的峥嵘岁月。《宝塔山》总策划、总导演刘立功说,当年那些奔赴延安的年轻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励志精神,那种为了信仰无畏牺牲的高尚品格,值得今天的年轻人铭记、传承。”

《宝塔山》中的“开荒舞” 蒋迪雯 摄

从《延安颂》到《中国颂》

上海芭蕾舞团的演员们用舞蹈将观众带回曾经的宝塔山,而上海交响乐团的四位圆号演奏家,却在如今的宝塔山下,吹响《我和我的祖国》深情的旋律。6日晚在延安大剧院的演出结尾,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返场奏响了《我和我的祖国》,引发全场观众跟着杨小勇、周晓琳两位歌唱家大合唱。

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舞剧《宝塔山》在沪首演 蒋迪雯 摄

杨小勇多年前来过延安,此次再来,“一切已变了模样”。他用手机拍下宽阔的道路、林立的商铺、恢宏的延安大剧院、美丽的生态公园。

上海交响乐团圆号演奏家们在宝塔山奏响《我和我的祖国》

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曾首演过多部红色经典作品。冼星海的《神圣之战》、王云阶的《抗日战争》、瞿维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丁善德的《新中国》《长征交响曲》等多部被记入中国音乐史的作品均由上海交响乐团首次奏响。

上海交响乐团红色巡演最后一站来到延安

此次延安之行,上海交响乐团带来的也不仅仅有《延安颂》这样的红色经典,还有委约于阳、郝维亚、杨帆三位出生于不同年代的作曲家刚刚完成的力作《中国颂》《我们一起奔向大海仰望星空》《父辈》。他们用各自擅长的音乐语言,在流淌着红色血脉的城市,传承信仰。杨帆说:“我们的前辈作曲家为什么能写出《红旗颂》这样的经典?我觉得离不开他们的一腔热忱,希望我们能沿着他们的路,砥砺前行。”

宝塔山下的演奏

结束延安之旅后,上海交响乐团将带着新作回到上海驻演。而上海芭蕾舞团,也将带着《宝塔山》走向全国各地。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