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选择太多和没有选择的人生,到底哪个好呢?

Image 2021-05-08

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

日本学者大前研一曾把这样的一群人定义为“物欲和发迹欲(指追求职位上升、事业发展的想法)丧失的世代”。

几年前,他提出日本进入了低欲望社会,其特点之一就是年轻一代丧失物欲和进取心,他们不买房买车,也不恋爱结婚生子,升职加薪、出人头地的欲望更加淡薄,过着无欲无求的低欲望生活。

大前研一表示不只是日本,“全世界都在‘低欲望社会’化”。如今虽然在整体层面上,我们离低欲望社会尚远,但低欲望生活的趋势正在增加。

结婚率逐年下降,单身人数不断增长,购物上更加理性,根据《2020租房青年消费观调查报告》,实用性成为青年人购物的首要选择标准,一些人主动消费降级,舍弃不必要的消费。

尤其是当人们发觉自己正无意识地陷入“内卷”中,一种“反内卷”的话语在社交网络上愈发流行——何必一定要投身于劳累而又无意义的工作中去呢?何必一定要努力投入到没有回报的过度竞争中去呢?摸鱼学、躺平学、凑合学......成了一门流行的“学问”。

这种在主流意义上的“消极”其实反而成了一种新式积极。

看破消费主义陷阱,服饰、家居,不需要什么名牌修饰,只要自己穿着、住着舒适;摒弃无意义的社交,转向一种更加向内的生活,把更多时间投入到自己喜欢想做的事情里......一些人正在进入一种低消简约、注重精神感受的生活中去。

豆瓣热门话题#「低欲望」人群生活实录#这样形容这些低欲望人群:

“低欲望并不是没有欲望,而是倾向于寻找一种简单的替代品满足欲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比如不囤用不上的东西,不强迫自己恋爱结婚,不消耗过多精力去社交,也不力争升职加薪……低欲望人群在生活中似乎总是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30岁的@桃子 是他们中的一员,在她看来,“生活其实很简单,生活成本也并不高。只是现代人的欲望太多,所以再多的金钱也会觉得不够花;低欲望不是没欲望,只是要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这样的生活让她“更清楚自己的想要的方向和东西,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我们和一些低欲望生活的人聊了聊,关于他们如何进入这种生活,以及他们从中的获得。

逃离社会加给自己的欲望

@半夏书评人/写小说的/环保践行者/极简践行者

我觉得,人的欲望分两种,一种是社会加给你的,一种是自己发自内心的欲望。

我现在主要想逃离第一种,也就是资本洗脑的这一部分。销售的套路之一就是给你一个愿景,让你认为只要用上这个产品,你就会成为怎样的人。比如让你认为只要背上有特定logo的包,你就会是有钱人,只要用上特定牌子的手机,你就会成为高科技产品代言人。

但这个其实很可笑,和虚荣还不一样,但无论怎样,它确实不代表你这个人。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我不需要物质来证明我是怎样的人。

促使我低欲望原因之一是裸辞。那份工作我做得不是很开心,也不符合我对人生的期望。我觉得如果人生只是为了挣钱,就不得不从事不喜欢的工作是不值得的。

裸辞之后收入大幅减少,让我开始思考花钱的问题。意识到直播也好广告也好,其实都在宣传一些非生活必需品,换句话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买来之后还非常不环保。在环保和省钱共同作用下,我就开始了现在的这种生活。

买的东西变少了,其实会给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买的东西多,家里就会很满,可能需要购买更多的收纳工具,甚至更大的房子,那就需要更多的钱;而且看直播、挑选、对比、收快递、退货,都非常占用时间和精力,这部分时间其实可以做很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至于第二种欲望是我现在仍然有,并且也不想戒掉。我现在也会去上一些培训,学一些感兴趣的技能,倒不是为了技多不压身,只是觉得这是我想要做的事情。还有一些也是我很想体验的,去吃我没有吃过的食物,去我没有看过的地方。

只为自己的心而活也是一种快乐

@Pavlova

24,文员,工作两年

从疫情中顿悟到了很多,其中就有:生活中大部分原本以为不可或缺的东西都可以丢弃,甚至丢弃了以后能生活得更好,心态更放松。

社交方面:拒绝一切无用社交,以前热衷于找同学朋友聚餐玩乐,觉得多个朋友多条路。后来发现同学情谊都只会停留在以前,硬是凑在一起也能维持表面的融洽,但散伙之后彼此生活里连个水花都不会有。所以我完全抛弃了这种社交生活,朋友就像缘分,强求不来。

职场方面:可能性格使然从小比较孤僻,不喜欢也无法加入各种小团体。刚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工作了还不合群会有麻烦(曾经因为不跟办公室的人一起吃饭被刁难被辞职),后来也想得很开,公司文化容不下我,我走就是了。现在工作很稳定,干得也很从容。我待人礼貌客气,但不会主动发展关系,我非常满意这种完全由自己主导的工作节奏。不合群也许会错失机会,但我既然抓不住这种机会,索性就不去期待了。

日常生活:上班的时候两点一线,不上班的时候基本都是宅居,不网购不玩任何游戏,喜欢听音乐看电影看电子书。偶尔去楼下书店翻阅刚上市的新书,不超过半小时,如果觉得好看就购买电子版。

饮食习惯:公司有饭堂,周末都是自己做饭,从不叫外卖(因为吃不完)。我的需求就是快,简单,好收拾。这样一顿饭极大的节省时间和精力,吃得又饱。

穿衣打扮:工作日有固定的五套运动装、运动鞋两双替换,只涂防晒霜不化妆,只会买内衣裤或者秋冬打底做淘汰替换。外衣的话就是穿破或者穿变形一件买一件。

以前的我是一个非常浪漫小资的人,购物聚会约会,每天不着家。现在从极繁到极简,从高物欲到低欲望,体会到了什么叫alone but not lonely,也许drama的生活是一种快乐,这种只为自己的心而活也是一种快乐。

降低欲望,失望会变小,满足感和惊喜会放大

@阿瑟,80后

我的欲望一向很低,本来就是社会底层的草根家庭,在某些命运转折点的时候,又曾经被陌生人恶意扼杀了转折的希望,这种运气之下,我又怎么能奢望呢?

我做过文员、售后、电话销售等,曾经在国企、私企、社会团体、央企都干过,短的半年以上,长的有几年。但好工作是不会让你一直干下去的,大公司里舒服的岗位永远有无数领导的亲戚朋友子女盯着。

曾经觉得靠努力工作、求上进会改变人生,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像我这种天生倒霉体质的草根,转过无数次了,但始终是在一个箱体里,一直出不来。

我或许就是天生缺钱又缺爱,但即便这样,也要寻找自己的快乐。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活路就是降低欲望,否则永远开心不起来。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降低欲望,你的失望都会变小,满足感和惊喜却可能会成倍地放大。

首先就是大多数消费都压低,能用低价买的就不用高价。我在参加某些公司培训时,接触了一些销售类话术,公司又鼓励所有销售人员发挥想象力,编写更多的话术。商品还是那个商品,就看谁能吹罢了。

那时候做销售都是靠提成,底薪很少,而女孩子们压力一大,就想通过买买买来缓解。其实在薪酬不多的情况之下,再这样发展下去只不过是恶性循环。挣钱这件事情实在是太难了,省钱相对容易得多,合理的省钱等于多挣出一小笔钱。

社交上,道不同不与为谋,微笑一下,保留我自己的观点,也尊重别人的观念,不会强求。因为人的精力就这些,不可能同时和那么多人保持联系。与其那么虚伪那么累,真的还是简单点好。人活着本来就很累。为了一些与自己无关的、不值得的事情累,更没劲。

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降低欲望等于放弃一部分东西,然而有舍才有得,老祖宗总结得太有道理了。幸福是多种多样的,那些钱赚得很多的人,你问他们幸福吗?他们或许还有很多事情没有达到目标,觉得不满足。

而我失去过很多很多,物质上得到的很少,这些我没法改变,然而我觉得和亲人相处在一起很快乐。因为亲人是这个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人,其他人对我的好都是暂时的有限的,不是无私的。

如果有一天一个和我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对我付出无私的爱,或许那就是我想找的人。

生活上的低欲望,精神上的高欲望

夏冰雹,26,自由职业

曾经工作了两年,一年在香港做英文记者、一年在大陆一家教育集团做海外业务运营,两份工作都是近三十万年薪。

在香港那年,工资60%以上进了房东口袋、40%用来勉强支撑食物、生活用品、上班通勤开销,最后月底什么都没剩下。很多人都经历过在城市挤地铁的时间,昏暗的地下通道,人挤人,每个人脸上都面无表情疲惫不堪,我这时候看着他们,觉得有些人活着,他们已经死了,而我也即将死去。

浙江工作期间,每天像个机器一样打卡,一个人做整个团队的工作,一半时间都耗费在处理琐碎的流程,和非专业却指手画脚高高在上的人作无谓的争执,还要隐藏自己的真性情。

我牺牲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牺牲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严重损耗了生理健康(睡眠不足引起的身体不适、呼吸高浓度雾霾导致鼻炎咽喉炎反复发作多次失声)和精神健康,最后一遍遍钻入写字楼中盒子房间的阴暗角落里。

有一天在填写冗杂的工作表格的时候,我突然隐约看见了未来的自己,60岁还未退休,在大城市有着一套可有可无的房子,一身伤病。我突然发现我做的一切都没什么意义,换来的又是这些可有可无的、最后留不下带不走的东西,我又是何苦呢?

现在我住在浙江西部森林的村屋里,不买房、不买车、不应酬、不熬夜、不加班、不饮酒、不放纵饮食、不买奢侈品;除了基本的买菜买水果开销、偶尔进镇里买菜的公交费用,基本上没有其它消费行为。

我享受灿烂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无污染的农产品,和我的狗狗一起在乡间散步,每星期和家人团聚。我的慢性病缓解了很多,在城市里无法呼吸的鼻子通了、咽喉不肿了、腰和颈椎不酸了。

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挥我的特长,我大学期间拿过一些国家级英语演讲和辩论的奖项,但英语演讲在工作中使用的次数并不多,压抑自己的特长是让人抑郁的。当把这个特长放到我的自媒体的时候,做全英文的解说视频、英语学习知识分享,反而获得了更多的认可。

身边有很多这样类似生活方式的人:有一个朋友他过着城市游牧生活,以最低的物质欲望去建立年轻人的社群。还有个好朋友,是学哲学的,从高校工作不快乐而辞职,去山里做了和尚,每天他最爱的佛教哲学和历史;还有朋友放弃了大学所学的知识,去从零开始做学徒学茶艺。

大多数人肯定不理解,认为前期没有工作经验、后期不能晋升,也有人会认为脱离社会。我不认同这些说法。

我的低欲望恰恰是追寻自己生命本身的样子、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人不可能没有欲望,只是我追求的欲望和社会赋予大家的欲望不同而已,我追寻的恰恰是精神高欲望。

我可以思考我的未来、我的人生、我的价值,这点很重要,我不再是一个任人宰割可以替换的机械,我作为一个自由、会思考的人而存在。

和他们聊过之后发现,其实低欲望的生活并非是不思进取,甚至恰恰相反,许多人都是在这样的尝试之后,慢慢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当然,低欲望不过是众多生活方式的一种。当我们被卷入繁复、疲惫、焦虑的生活中去,有时也不免思考,如果去过一种更为简单的生活会更快乐吗?

而这个问题,需要每个人自己给出答案。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