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观察|掌灯,一起来看看《永乐大典》
它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搜辑宏富,朱墨灿然,温润古雅,可谓中国古代典籍文化之精华,而更牵动人心的是它饱受摧残、星散飘零的命运和合璧连珠、浴火重生的历史……
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之一《永乐大典》将与公众见面。6月1日起,“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览将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成书于明永乐之初的《永乐大典》,共计11095册、约3.7亿字,被称作“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的旷世宏编,规模远超前代所有类书。令人痛心的是,永乐正本至今仍下落不明,而重录于嘉靖之末的副本也是星散多邦,百存三四。
国家图书馆从1909年建馆之初即致力于大典的搜集与保护。百余年来,在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下,先后入藏《永乐大典》224册(62册暂存台湾),现为《永乐大典》海内外最大藏家。
让我们走进展厅,去探知《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探寻正本下落的谜团,见证一代代中华儿女守护瑰宝、传续文脉,努力使明珠还于合浦、历劫重现光芒……
(小标题)前世成谜今朝再造
此次展览分为“大典犹看永乐传”“合古今而集大成”“久阅沧桑惜弗全”“遂使已湮得再显”“珠还影归惠学林”5个单元,通过讲述这部巨著的前世今生,全面展示《永乐大典》蕴含的丰富而宝贵的文献渊薮、知识体系、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
永乐六年冬,《永乐大典》全书告成,计22877卷,目录与凡例60卷,分装11095册,共约3.7亿字。汇集上至先秦,下讫明永乐年间的图书七八千种,其《凡例》有云:“是书之作,上自古初,下及近代,经史子集,与凡道释、医卜、杂家之书,靡不收采……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以至奇闻异见,谀词逸事,悉皆随字收载。”
合古今而集大成,此书实如一座蕴藏丰富的矿山宝藏。然而自《永乐大典》嘉靖副本录毕之后,文献中几乎再难寻到有关永乐正本的记述,亦未曾发现正本实物存世。
世人对正本下落出现诸多猜测,主要有陪葬嘉靖帝、明万历年间焚毁、藏于皇史宬夹壁、官员夹带盗窃、战火焚毁、劫掠等说法,明末焚毁于北京一说目前占据主流。
从眼前的珍贵善本、舆图、手稿,我们得以遥想当年之恢弘。令人欣慰的是,自明代中期至今,历代学者的辑佚工作从未停止,如清乾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民国以来诸多出版机构不断对大典进行影印出版。
进入新时代,对《永乐大典》的原生性保护研究不断加强,古籍修复专家坚持“整旧如旧”的修复原则,使《永乐大典》这一珍贵宝藏重新焕发出生机。
国图副馆长张志清说,展览细致全面地整理了《永乐大典》通过政府拨交、海外送还、藏家捐赠、馆员采访等多种途径,入藏国家图书馆的历程;同时,回顾了抗战时期《永乐大典》等古籍善本南迁、运美往事,梳理海外《永乐大典》的回归历程,帮助观众了解《永乐大典》在旧中国飘摇多舛的命运,以及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社会各界人士为将其传承后世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小标题)9册嘉靖副本近年首展
展览共展出展品60余种70余册(件),其中9册《永乐大典》嘉靖副本为近年来首次展出,即“人”字册,“陈”字册,“农”字册,“易”字册,“颂、溶、蓉、庸”字册,“郎”字册,2件“水”字册,“士”字册。
其中有多册是海外回归的代表性《永乐大典》,如1938年王重民自英国为北平图书馆购入的“农”字册;1951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系图书馆送还中国的“颂、溶、蓉、庸”字册;1955年德国政府送还中国的“士”字册等。
此外,还有1950年顾子刚捐赠的“易”字册,1951年徐伯郊捐赠的“郎”字册,1951年商务印书馆捐赠的“水”字册,1958年北京大学捐赠的“水”字册等,充分体现了国家及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华典籍的重视、爱护之心,这些慷慨无私的捐赠如涓涓细流汇入国家图书馆,也让珍贵古籍惠及更多社会公众。
自2002年起,国家图书馆修复人员对馆藏《永乐大典》破损情况进行调查,在“整旧如旧”的原则指导下进行修复。张志清介绍,古籍修复师们创造性地采用了“掏补法”修补技术。即在不拆掉书皮和纸捻的情况下,将补纸按照书叶破损形状撕好,涂上浆糊,撤去水分。之后借助竹起子、镊子等辅助工具,将补纸伸进折叶中间,对准破损部位,一点一点“掏”着修补。
据统计,原基本完整的《永乐大典》副本,截至目前仅发现有400余册、800余卷及部分零叶存世,总数不及原书的4%,分散于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公私藏家手中。中国国家图书馆共收藏有《永乐大典》224册,占存世《永乐大典》的一半以上,其中国立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前身)藏62册现暂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历经劫难后,已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永乐大典》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海外藏《永乐大典》仿真影印出版项目被纳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和“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截至目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已累计仿真影印出版海内外《永乐大典》233册,约占现知总量的56%。
(小标题)互动体验让古籍活起来
展厅入口处设有沉浸式环幕体验区,创造虚实结合、层次分明的沉浸式体验;
“名家带你临大典”触屏游戏和永乐版式透明屏互动游戏,能让观众体验台阁体书法,学习古籍版式知识;
笔墨纸砚互动游戏和《永乐大典》知识互动游戏,通过问答互动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永乐大典》的纸张之良和用墨之精,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医养生、书法、动植物等知识;
……
新媒体手段的应用令展览更具体验感、参与性,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国之瑰宝的独特魅力。
展厅还设有触摸屏,《永乐大典》回归图表和《永乐大典》数据库供大家查阅。《永乐大典》数据库利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高清仿真影印的成果,首次集中发布多家收藏机构所藏《永乐大典》的高清彩色图像,辅以图文对照、版式还原、全文数字检索等功能。
与此同时,国家典籍博物馆还策划了4种研学课程及1个主题活动,内容涉及《永乐大典》的编修始末、内容体例、史实故事、回归辑佚等,借助永乐抄经、图画鉴赏、版式制作、诗文吟诵等互动体验,用多种形式展开《永乐大典》这幅历史画卷,让观众多层次、多角度感受中华典籍与文明的厚重。
接下来,国家图书馆将在古籍馆加挂“国家图书馆《永乐大典》研究中心”牌子。
此举有何深意?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说,这是履行《永乐大典》最大藏家的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将联系团结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同时把研究成果和大典本身活化,如通过展览、讲座、文创开发以及体验活动,让更多海内外读者了解《永乐大典》的中国智慧,续写新时代典籍故事。
出品人:赵承
监制:邬焕庆
统筹:吴晶、林晖
记者:周玮
编辑:王曙晖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