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红崖天书,藏了一首诗

Image 2021-05-31

红崖天书,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晒甲山的一处山岩之上。其神秘的位置、怪异的符号引起古今学者文人极大的兴趣,千百年来却无一种解释能得到普遍的认可。

有关红崖天书最早的记载见于明代,历经几百年风吹日晒,又遭人为破坏,到如今有多种摹刻拓本存世,而原碑文已不可见。

清代安顺知府瞿鸿锡于1906年亲自临摹了“红崖天书”,后刻于石上,立于知府衙门西楼,且作跋附于碑后。

如今对“红崖天书”所做的较为科学的解密,多是基于这个摹本。

我通过研究发现,并不是“瞿鸿锡”摹本全部都是“红崖天书”原始碑文,其中存在一部分天书以外的内容。除了一个被怀疑是“徐印川”所写的“虎”字以外,左侧和右上角的几个符号也在天书之外。其实从“瞿鸿锡”摹本整体看上去,这几个符号所用的笔画粗细和书写方式跟正文全不相似,其次这些符号的位置与正文有明显的距离,这都很容易看出。所以,我分离出“红崖天书”原始的碑文:

我认为,“红崖天书”包含四句诗和一幅图,下面尽量将其还原给读者。

怨家,通“冤家”。“怨”字,上半部分参考草书笔法的起落。下面的字并不是一眼看上去那样是“官”字,而是一个变形的”家”。

这里是“己”和“之”两字。左右分开后各自旋转180°,变成这两个字。

这个图形竟然是三个字的合体:“所”、“明”、“非”。

这是“以、口、舌、压、人、此”六个字的合体。除”压“和”舌“一部分共用外,笔画既不缺失,亦无多余。

以口舌压人。“圧”,通“压”。

镜像并旋转后得到“此”字。

这是“公“、“三”、”才”的合体字。

皆备。繁体的“备”字有立人旁。

二丐。将右侧图形从中间切开,也可以分成两个“丐”字。

此为“同化”二字的合体。

钱财。外圆内方则为“钱”。

碑文按照从右到左,从上至下的顺序,组成一首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布施的冤家自己心里早已经明白(二乞丐左侧的断肢卖惨,右侧的跪地求财,多半是一出双簧戏),并没有逞口舌之利去揭穿他们,仍然照常布施。此人人品如此高尚,天地人三才皆备,两名乞丐是一同乞讨钱财。

结合右侧的配图,我请人把碑文还原成了一幅诗画作品,更便于您理解。

“红崖天书”并不只是一首简单的诗,其中更隐藏了极大的秘密!请看“天书藏宝”。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