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等来的不是藏品交易,而是鉴宝圈套

2021-06-04

2020年10月,上海的蔡女士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一家艺术品公司的工作人员,名叫张丽。张丽称,如果蔡女士手中有藏品,他们可以作为中介,代其销售。蔡女士想起此前她确实在网上挂出要出售手上藏品的消息。她心想道,巧了,正想出手呢!之后的沟通果然十分顺利,蔡女士的藏品很快有了买家。然而等待她的并不是一场高额的藏品交易,而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鉴宝圈套,除了花去上万元的鉴定证书费和手续费以外,她一无所获。

2020年10月底,浦东公安破获一起以藏品交易为名的诈骗案,8名犯罪嫌疑人在河北被抓获。2021年2月2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对8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4月15日,犯罪嫌疑人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其余犯罪嫌疑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至一年六个月不等,缓刑一年至一年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2000元至4500元不等。

手中的藏品竟值900多万

她又惊又喜

2020年10月12日,昕昕(化名)如往常一般来到“公司”上班,“公司”位于一居民小区里的一处房屋内,房子属于老板张某。在这里,她不叫昕昕,而叫张丽,她的日常工作就是帮助客户“评估”他们手上藏品的价值,然后声称可以帮助他们销售藏品。

这一天,张丽根据同事从网络上搜索到的客户名单和联系方式,联系上了上海的蔡女士。在得知蔡女士有出售四件藏品的意愿之后,张丽知道“戏就要开场了”,她连忙让蔡女士把藏品的照片传过来。很快,张丽就反馈了蔡女士,“您的‘威丰元宝’、瓷器花瓶、玉佛、‘秦半两’古币这四件藏品分别估价在100余万至300余万不等。如果您愿意,这边将尽快为您联系买家。”蔡女士自然没有异议。几天后,张丽就为其联系上了一位叫“静心”的买家,买家表示愿意花904万购买这四件藏品,但需要提供鉴定证书。蔡女士闻言心动不已但又有些着急,因为她的藏品并没有鉴定证书。

“不要紧,我司还承办办理鉴定证书的业务。”张丽得知后告诉蔡女士,如果想要藏品卖上好价钱,那有鉴定证书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于是,蔡女士便以每张证书3000元的价格购买了四张鉴定证书,再加上张丽提出的手续费等费用,蔡女士一共转给其12600元。

让蔡女士没想到的是,这笔钱就像一个休止符,让本来十分顺畅的交易过程一下子停滞了下来。收到“鉴定证书”后,无论蔡女士如何催促,买家和张丽再也不提完成交易的事情,直到后来张丽拉黑了蔡女士。

与蔡女士有相同遭遇的,有十余人。

“一条龙”销售服务

原来是个坑

经多名被害人报警,警方顺藤摸瓜,抓获了某艺术品网站实际控制人张某及其手下7名业务员。

按照张某传授的话术,各业务员冒充艺术品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网络上物色有销售藏品意愿的被害人,并提出免费为被害人提供评估鉴定,并很快给出虚高的藏品估价。之后再由他人充当买家,提出只要有鉴定证书便可成交,业务员便趁机“贴心”地提出可以替被害人办证,“省时省力,方便快捷”。而被害人为了尽快出手藏品,自然无有不应。相比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售价,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办证费、手续费早已不值得计较了。

实际上,这些业务员根本不懂收藏,连真伪都无法辨别,更别提给藏品估价了,只是按照张某给的话术依葫芦画瓢罢了。在与被害人的沟通中,他们会故意抬高藏品的价值,以达到吸引被害人通过他们售卖藏品的目的,方便接下来的“表演”。

“从来没有真正成交过一笔。”众业务员均证实,该公司从未真实如约促成高额收藏品交易。

经查,这是一个以公司形式为包装的,利用收藏品中介交易为掩饰的专门从事行骗的组织。他们通过电话、微信联络,以中介促成交易名义,通过抬高估价、提供虚假买家等方式,诱使众多收藏品卖家支付办证费、交易佣金、手续费用等,以各类理由拖延交易,最后将被害人拉黑,致使多人损失达17万余元。

(来源:浦东检察微信)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