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玛丽莲·派亚蒂|什么是“闪哲学”?

Image 2021-06-11

闪哲学

玛丽莲·派亚蒂 著 吴万伟 译

本文简要考察了浓缩的沉思冥想。

当代大部分哲学作品对哲学这个行业整体来说影响很小。对此,大卫·龙尼格德(David R nnegard)已经在《哲学此刻》第137期的“逃离学界煤矿”中明确指出了。

他认为问题是在招聘和职称晋升决策时,学界的焦点集中在学术成果的数量而不是质量上,此外还有“很多学者神秘怪异的学术研究兴趣”。当然,大部分哲学著作没有能产生多大影响力的理由不仅仅是这些。

另外一个问题是,哲学著作在概念上往往非常紧凑,就连专业哲学研究者阅读起来都非常困难,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事实上,当今学界大部分哲学作品仍然遵循19世纪末的模式,如麦克塔格特(McTaggart)的名篇“时间的普遍性”之类论文所展示的那样,该文在1908年发表在《心灵》上时长达18页之多。

当时的生活节奏非常缓慢。大学很少,课堂规模很小,老师的课时量也更轻,发表作品的压力也小。哲学家们可以奢侈地花费大量时间探索单一主题,可以慢悠悠地将思考写成论证严谨的长篇大论,理所当然地期待同行花费大量时间去阅读。

但是,自从那种研究模式似乎成为交流哲学见解的最佳方式以来,几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大学越来越多,专业哲学家越来越多,发表论文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班级规模和教学任务不断增加,人们能够投入在科研和写作上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了。

当然,传播技术上的发展已经节省了部分时间,因特网让人能不用离开家就快速地进行大量研究。电子邮件能让学者们很容易、快捷地获得同行的反馈意见。不过,所有这些变化似乎都没有对从19世纪继承下来的哲学论文写作模式产生多大影响。

我们需要在传统模式之上增添新的写作体裁。我提议模仿闪小说(Flash Fiction自2010年底开始推动,获得作家广泛的参与和实践,迅速地在新加坡小岛国推展开来;同时也引起学者、作家的赏析与评价——译注)开启闪哲学这个新兴文体。

闪小说是非常简短的小说,也被称为微型小说。它们并没有取代传统短篇小说,而是与之共存。以类似方式理解的闪哲学实际上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但它并没有被当成独特的体裁。

最典型的例子是埃德蒙德·盖蒂尔(Edmund Gettier)1963年发表在《分析》上的“受辩护的真信念就是知识吗?”这篇论文只有两页多,不足一千字,但在整个哲学史上没有哪篇文章的影响力比这篇论文更大。

盖蒂尔的论文还带动了一条产业的蓬勃发展,回应它的论文和书籍大量涌现,包括罗伯特·肖普(Robert Shope)的《知识分析:十年的研究》(1983)和最近的《解释知识:盖蒂尔问题新文集》(RodrigoBorges et al, Eds, 2017)。非常简短的短小哲学论文能真正具有开拓性。

闪哲学这种体裁可能比传统哲学论文更具灵活性。它不仅能包括完整的论文如盖蒂尔的著名文章,而且可以包括只言片语的格言警句,比如曾经出现在尼采、萧沆(E.M.Cioran)和克尔凯郭尔著作中的名言,如“这个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如果把人分为两大类,我们可以说一类依靠工作谋生,另一类则不需要工作。但是,依靠工作谋生不能成为人生意义;把不停顿地设法获得生活条件当成让人生变得有意义的问题的答案,这是自相矛盾的。通常来说,除了消耗上面所说的生活条件之外,其他阶级的人生也没有意义。而说人生的意义就是死亡似乎再次是自相矛盾。” (克尔凯郭尔《非此即彼》Eitiher/Or, p.49,1843)

闪哲学背后的想法不仅仅是证明某个论点而是激发思想,鼓励哲学家之间的对话。简短的闪哲学文章阅读起来花费时间短小,能增加人们实际阅读的可能性。阅读此类文章的人越多,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

因此,闪哲学还能对哲学专业产生民主化影响,让那些并不那么知名的学者的著作更容易得到更广泛的阅读。

简练也能让它成为更好的工具来处理现有社会、文化和政治议题。可能出现题目为“功利主义隔离途径”的严肃闪文,而它们讨论的问题恰好是公众辩论中兴趣盎然的话题。

这样一来,闪哲学能帮助展示出哲学对公众所关心事务的相关意义。闪哲学甚至能够促成哲学家成长为公共知识分子。

鉴于新冠病毒疫情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毁灭性的影响,展示出哲学的相关性意义特别重要。招生人数断崖式下降,很多大学不得不削减专业项目来节省开支。

而哲学院系往往被管理者认定为可削减的对象。如果某个大学的哲学家经常得到媒体的关注,情况可能就会有所改变。

闪哲学也能成为比传统哲学论文更快捷更高效地分享想法和获得反馈的方式。学者在提出想法时若能与其他人分享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产生一个想法并一下子与人共享还能创造出你作为观念的提出者得到公众认可的效果,即使在这个观念仍然处于发展阶段。

学术期刊可以批出特别的篇幅刊登此类文章。但正如我设想的那样,闪哲学主要发表在网上如作者的博客或微信公众号上,这是最快捷的发表方式。

若要发表在期刊哪怕是网上期刊,通常也需要长时间等待才能让别人阅读到作者的想法,但闪哲学文章则可以瞬间发表。

闪哲学的文章看起来究竟什么样子?这里有一个例子,题目是“视野与光线”,它是罗伯特·奥迪(Robert Audi)的《认识论:知识理论的现代导论》(2011)中可独立成篇的段落,经作者授权后发表在闪哲学网站(flashphilosophy.com)上:

视野与光线

“我们通常认为看见与光线密切相关。但是,看见一定与光线有关吗?假如你走进漆黑一片的屋子,拥有你正如在光线充足时那样的体验。

因此,这间屋子在你看来就像光线充足时的样子,你能在周围找到没有被遮住的任何东西。这是否显示你在黑暗中能看见东西呢?果真如此,光线的存在就并非看见所必需的。”

但是,这个案例并不只是确立这么多东西。因为看见是一种因果关系,尽管我上文所说,你不是真的看见了,虽然你能栩栩如生地产生幻觉好像看到这些东西了。

但是,假如你不是产生幻觉,如果有人盖住你看见的硬币或蒙住你的双眼,你就不再有看见硬币的视角体验。在此情况下,可能就是硬币通过一种并非光线传输的机制影响了你,但要求在被看见的物品与你的眼睛之间有一条不受阻挡的道路。

现在看起来,你似乎看见了。你在视角上对刺激做出回应,它影响你的眼睛。但是,其行为并不依靠光线的存在。”

在仅仅200多字的篇幅里就清晰和令人信服的方式说清楚了这个见解。在闪哲学博客上,你还能看到闪哲学的其他例子。截至目前,我是唯一的编辑。不过,我希望获得其他哲学家的帮助,要么作为特约编辑,要么作为审稿人。

当然,闪哲学作为合理的学术体裁想得到学界的承认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我们需要首先将其建立起来。但是,就在我们帮助将哲学作品带进数字时代之时,就已经开始收获利益了。

作者简介

玛丽莲·派亚蒂(Marilyn G.Piety),费城德雷塞尔大学(DrexelUniversity)哲学教授。其研究领域是克尔凯郭尔哲学。

来源:译者投稿

译自:Flash Philosophy by M.G. Piety

作者:玛丽莲·派亚蒂

原标题:闪哲学

声明〡本文来源于 思庐哲学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