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有争议的一首诗,开篇6字惊艳世人,其中一句几乎无人超越
大家好,我今天百忙之中抽空给大家带来以下这篇文章,欢迎大家一起品鉴!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作为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直给我们豪放不羁,逍遥洒脱的印象,无论是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不疑、雄心万丈,还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潇洒飘逸,快意恩仇,还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豪情万丈,意气风发,都是如此!
然而这首情诗却颠覆了我们对李白的印象,甚至有些“大跌眼镜”的感觉!
那么是什么使得李白一反常态,竟写出如此“小女儿姿态”的情诗呢?
我们先来赏析一下李白的这首《秋风词》
“李白所出,必属精品”,作为诗歌王冠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李白的水平不用多说,即使情诗非他所长,也同样写得精彩,别的不说,开篇“秋风清,秋月明”六个字就足以令世人惊艳不已!
“诗仙”就是“诗仙”,短短六字就能达到如此效果,实在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这首《秋风词》最精彩的并非这句,
而是“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一句!
只此一句,这首《秋风词》就可列入名作之列,这句“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更是成为千古名句,将凄凉相思之意挥洒的淋漓尽致,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那么到底是什么人,让“谪仙”一般的李白变得如此多愁善感呢?
答案可能与大家想的有些不一样,这首诗虽是李白所写,却并非是专门写给某人的,而是李白模仿女子相思口吻写的一首情诗,据《唐史》所载,这种写法在唐朝曾经一度非常流行,很多诗人都写过类似的诗!
说来也是,李白“谪仙”一般的人物,一生潇洒不羁,“仙气飘飘”,不食人间烟火,怎么可能会被“俗世”之中的男欢女爱所羁绊呢?
除此之外,这首诗也是李白一生所有作品中最有争议的一首,原因很简单,这首诗的诗体有些“特别”,它不像普通唐诗一样每个句子的结构相同,字数相同,平仄协调,而是由字数不一的长短句构成,这更像是一首词。
然而其中又包含有诗的特质,似乎有些“不伦不类”,但整体读下来又极为融洽,仿佛诗歌就应该如此写,如此写法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后世文学家将李白的这种写法称之为“三三五五七七”格式,并将这首《秋风词》视为这种时兴诗体的“创体之作”!《唐宋诗醇》称李白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的艺术!
武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招胜有招”,不拘泥于一招一式,而是将所有的招式都融为一体,从而做到随心所欲,“言出法随”,在小编看来,李白在诗歌一道就达到了“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他已经不拘泥于诗歌的具体格式,写诗时也不会刻意的押韵,引经据典,而是想到哪写到哪,随心所欲,即便如此,他笔下所出俱是精品,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如此水平,方能担得起“诗仙”之名!
小结:
由于这首《秋风词》所表露的思想感情太过凄凉,读来令人潸然泪下,与李白一贯表现出来的潇洒豪迈差异过大,所以有不少人质疑这首诗究竟是不是出自李白之手。
关于这个问题,上文已经做了解释,这首诗并不是李白特意写给谁的,而是顺应当时的潮流,以女子的口吻写的一首情诗,甚至很有可能是李白的“玩笑之作”。
然而即便如此,这首诗依然得以名传千古,其中“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一句更是成为千古名句,这足以证明李白写诗的水平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然而《秋风词》不是李白特意写给某人这个答案多少令我们有些失望,李白实在是太完美,太潇洒不羁了,就像一位“谪仙”一般,一点都不“接地气”,因此他才有了“诗仙”之名。
然而这也使得我们对李白产生了“距离感”,毕竟“人仙殊途”,若是李白也会受到相思之苦的折磨,多少能让我们有些安慰,因为李白若是也难以跳出男欢女爱的羁绊,就表示他也是“人”,可惜啊,终究是我们想多了!
此外,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像李白一样追求“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当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突破一些框框架架,随心所欲却又合乎情理时,我们才算是将一件事做到了极致!
参考资料:《唐史》《秋风词》
转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