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估值也要“两手抓”
如今,民间收藏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在文物艺术品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真伪鉴别、估值等问题却长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导致乱象重生,已日益阻碍市场的良性发展。那么,我们应怎样建立权威的鉴定与评估体系?如果引入市场机制,又是否可行?
文物艺术品的鉴定与评估离不开专业、权威的机构与人员
市场亟需机制破局
当前,中国民间艺术品的鉴定、评估面临不少“绊脚石”。
一方面,根据相关规定,具有权威鉴定能力的国有机构和专家禁止进入市场,虽然目前一些试点单位开展民间收藏文物咨询鉴定的公益性活动,但仅仅通过眼学鉴定的方式鉴定藏品的真伪和年代等,不予估价;而鉴定意见当面口头告知,仅供参考,不出具文书,不涉及所有权认定以及拍卖、质押、出售、赠予、继承等任何其他用途。
上海文物商店门口藏友们排起长队
另一方面,市场中自发形成的各类鉴定机构良莠不齐,可信度不高,各种以鉴定为由的诈骗案件层出不穷。这又导致了两大问题,一是民间收藏者苦于藏品的真伪找不到权威的鉴定,导致缺口很大;二是缺乏权威、可信度高的鉴定意见,让民间的文物艺术品无法获取市场公信力,导致银行、保险、典当、信托、证券等金融工具与文物艺术品无法对接,文物艺术品自带的经济价值无法有效地发挥出来。
2018北京典当拍卖季艺术品专场拍卖
因此,市场亟需建立完善的文物鉴定、评估人员和机构准入制度。
不少人呼吁国有的权威鉴定机构应开放对民间文物艺术品的鉴定与估值服务。但这显然并不现实。因为专家与专业人员都有各自的工作,不可能都集中起来为民间收藏鉴定,另外,民间文物艺术品鉴定和估值的需求越来越大,也不是开放几个机构就能够解决的。
中国文物鉴定评估委员会委第十七期文物艺术品公益鉴定活动现场
而民间文物艺术品收藏既然是市场行为,其鉴定、评估就自然需要遵循市场原则。应“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但同时也不能离开国家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需要“官民合作”。
监管与市场都不可或缺
首先,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需要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完善鉴定、评估行业的监管和管理机制,不直接参与市场上的文物鉴定、评估,但可以通过建立行业规范、引导机制的形成,即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进入市场鉴定、评估的机构和人员接受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监管,优胜劣汰。
文物艺术品的鉴定和评估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积累,相关管理部门应对市场上的鉴定机构进行登记、整合,通过资格认定进行统一管理,才能使收藏者放心选择鉴定机构。
国外专业评估机构来华交流
此外,建立完善的评估师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方面,发达国家的机制值得参考、借鉴,其评估师的评估标准更加严谨。国外艺术评估专家多具有策展人、大学教授或美术史学者的身份,常年进行艺术品研究,对艺术市场具有相当的把握。
而评估师也需要获得国家认证。以美国为例,如果要进行艺术品评估鉴定,首先要找到在艺术品评估领域有着广泛经验的评估师。美国相关评估条例规定,专业评估师必须是国家评估协会的会员,评估协会对其进行资质认证及考核。
欧美发达国家专业的艺术品评估师都需要获得国家认证的资格才能提供相关的服务
在建立有效监管的情况下,鉴定公司就可以通过市场的力量发挥作用。
很多人会担忧:如果把鉴定与估值的业务交给市场,鉴定公司出具真品鉴定证书都是按照藏品的估价收取一定比例的鉴定费用,必然涉及到公司的利益。如果这些公司完全从盈利的角度做鉴定,会否影响鉴定结果的公正?
其实,只要监管到位,市场化反而能带来竞争,通过引入竞争带来服务水平的不断升级。同时,消费者也会货比三家,反复比较。试问一家胡乱估价、鉴定水平拙劣的鉴定公司又怎么能获得良好的口碑,或者生存下去?而市场竞争带来的优胜劣汰自然会筛选出水平高、可靠、具有公信力的鉴定公司。
文物艺术品的鉴定、评估需要专业精神,也遵循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律
因此,文物鉴定、估值的“官民合作”,既离不开国家相关机构的有效监管,同时也需要市场的活力,通过竞争形成完善的准入机制,只有用好这“两只手”,才能真正推动国内收藏市场的良性发展。
THE END
编辑|雨田
图片|网络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所有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达芬好奇Pub
颠沛流离的绝世双鼎
视频号
这把未完成的扇面,藏着三位好友的一段过往
AI修复2年后,伦勃朗《夜巡》画上多了三个人
石涛《番人秋狩图》卖高价的背后,少不了这位迷弟的收藏背书
出道90多年,米奇这次以艺术新姿态继续“收割”我们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