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的刘禹锡写下一首名作,第五句最经典
刘禹锡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怀古诗: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后世评价这首诗是“唐人怀古绝唱”,可见评价之高。
据说,这首诗让白居易也赞叹不已。
原来,刘禹锡和白居易是好朋友。有一天,元稹、刘禹锡、韦楚客三个人在白居易家里聚会喝酒。
喝着喝着,他们谈起了南北朝的兴废往事。白居易说:今天我们都聚在一起,不如一人写一首《金陵怀古》的诗。
此时的刘禹锡虽然官职低微,却当仁不让地拿着纸和笔,准备第一个写。他满满的斟了一杯酒,喝完后,不加思索,挥笔而成,就是这首《西塞山怀古》。
写完后,白居易拿过来一看,连连称赞,他说:我们四人一起探寻诗的精蕴,犹如同去深水里抓龙,你先做成了好诗,好比先压得了龙下巴下面珍贵的宝珠,余下的只有一些鳞片和四爪,还有何用?
白居易说:你的这首诗写得最好。我们三个人再写,也比不上你这首。索性我们都不写了。
他们三人读着刘禹锡的这首诗,一直喝酒,一边吟诵体味。
能让白居易夸赞的诗,诗肯定是好。这个故事,真实性存疑,有人说是后人附会而作。
这件事我们已经无法判断真假,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刘禹锡的这首《西塞山怀古》确是杰作。
那么,这首诗,它究竟好在哪里呢?
这首怀古诗讲述的是晋武帝司马炎伐吴的故事。
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组成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表明速度之快。
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势如破竹,一方则是闻风丧胆,强弱悬殊,高下立判。
第二联便顺势而下,直写战事及其结果。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
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
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
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
第五句总结人世兴衰,第六句点出西塞山,“山形依旧”,而人事大变。这一句将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七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的结果。
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全诗借古讽今,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