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钱氏家训》列入国家非遗:“第一个”的背后,说明什么?

2021-07-19

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钱氏家训家教》成为第一个国家级家训非遗项目。这表明其已跨越钱氏一族一姓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文化财富,也说明国家对家训家教的重视。早在2013年,上海已将《钱氏家训》列入非遗,彰显了海派文化的包容性、远见性和创新性。中纪委网站也采用《钱氏家训》中的内容,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钱氏家训》的历史传承

《钱氏家训》源于五代十国时的吴越国王钱镠的家训和遗训,是钱王留给子孙的珍贵精神遗产,在代代相传中,为大众所熟知和接受,逐渐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钱王一生崇尚和平,推行“务实、创新、开放、廉政、爱民”的方针,不仅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而且对后代的要求也极其严格。912年,他60岁时立家训八条,告诫子孙“莫纵骄奢,兄弟相同,上下和睦”,强调“子孙若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须是破家灭门,要鸣鼓而攻之。千叮万嘱,慎勿违训”。钱王临终前为子孙留有十条遗嘱,此遗嘱世代相传,激励着钱氏后人自强不息、奋斗进取。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存200多种版本的钱氏族谱,都载有《钱氏家训》,文字表述略有不同,内容则大同小异。从宋代名臣钱惟演编著的《庆系谱》到民国时期钱文选编辑的《钱氏家乘》,都传承了武肃王钱镠的人文精神。古老的《钱氏家训》,为什么至今人们对它还是那么崇尚?因为其中的很多内容与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一脉相承,它既有启蒙的特质,又贯穿人生的整个过程,带着终身教育的特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训的出现,家教的形成,更多展现的是一种看不见的精神风貌、摸不着的风尚习气。它以一种隐性形态存在,在家庭成员间潜移默化地相互影响,体现着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习性和风气,这是社会安宁稳定的基础。中华文明史上出现过不少人才辈出的家族,而家族的兴旺与其家训、家教的传承息息相关。如今,人们愈发认识到家训家教的重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家训家教。

《礼记·学记》云,“建国君民,教育为先”。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度,把孩子培养成才,是每个家庭的最大期望。父母生育孩子,除抚养照顾外,更重要的是对他们人生道路的指引。作为家庭文化之一,家教是依附于家庭而存在的,只要有家庭就会有家教。家教并不会因为农村的城市化、大家族被小家庭取代而丧失。家训家教、诫言警句都是经过历代教化,不断积累下来的教育经验和精华,经过人们口口相传、代代相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虽说时代在不断进步,新事物在不断涌现,每个时代的家教内涵也应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但百变不离其宗,钱氏家训家教的精髓不会改变,这是它老当益壮、老而弥坚的根本原因!

江南钱氏是为世人所公认的望族。“赵钱孙李”,宋人编写《百家姓》时,将钱姓列为第二大家,为民众接受并广为流传,绝非偶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对钱氏家族文化的认可。

钱氏家训家教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自明末以来,上海几乎每个区都有钱氏族人聚居,如金山钱氏、嘉定钱氏、闸北钱氏、闵行钱氏和宝山钱氏等等。如今上海与周边长三角经济和文化联系密切,追根溯源,与钱王也有一定的关系。早在一千多年前,钱王就多次来上海巡视,并开凿钱溪(今走马塘河)、修建龙华塔等,为上海成为长三角经济龙头奠定了基础。钱氏重视教育,文化底蕴深厚,家训有道,家风清雅,历代人才辈出,其数量之多,实为罕见。

“中华科技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其他领域的钱氏后裔也人才济济。钱学森父亲钱均夫曾说:“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钱学森后来也常说:“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父亲。”钱学森得知钱永健获诺奖时,祝贺道:“永健虽然出生在美国,但他父母都是堂堂中国人,因而此次获奖既是中国人的光荣,也是我们钱家人的光荣,可喜可贺。”美籍华裔大科学家、钱复先生的二哥钱煦认为,钱氏家族“人才井喷”,家训家教起了很大的作用,得益于《钱氏家训》,得益于基因的遗传。

《钱氏家训》的核心价值

江南文化蕴含厚重的文化基因。钱镠不仅是钱氏的祖先,更是造福江南黎民百姓的智者、功勋卓著的江南文化奠基人。一部《钱氏家训》,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四个篇章,634个字,可谓微言大义。它集儒释道之精华,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既饱含家国情怀,又便于子孙后代践行,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范本。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它深藏于民间,又植根于民间。中华家训以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作为思想核心,以修身做人作为立身之本,以与人为善、勤俭持家作为基本美德,以自我教育为主要形式。家训与家教息息相关,经过代代传承,家训中的很多条款自然而然成了家教的理论依据、施教的核心内容。随着家训的流行、社会的认同,家族道德基础得到深层次的夯实,进一步增强了家族的自律行为,这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安宁。家训带有终身教诲的特质,因而也就成了国家培养道德之民、法律之民、智慧之民的参考教材。如《钱氏家训》就告诫子孙,善事国家、读书成才是关键。

《钱氏家训》的主要内容有:1.“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人要有大格局和胸怀天下。2.“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培养家族“诗书传家”、世代因袭的文化氛围。3.“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这条训示从基因上保证了家族的兴旺。4.“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宗族间要相互帮助,使子孙读书明理成才。5.“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为人处事要知道进退得失,防止走极端。以上这些训示具体而可行,在生活实践中都与家教紧紧联系在一起。

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家教非常开明,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抓起,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报国之志。当年,钱三强受孙中山《建国方略》影响,选择学习原子物理学。在法国留学期间,钱三强能静心刻苦学习,也因得益于家族的传统教育。2015年夏天,居里夫人的外孙女在钱三强儿子钱思进的陪同下来沪访问,我与她进行了深入交谈。她说,当年外婆居里夫人多次赞扬中国学生钱三强的勤奋聪明,并鼓励钱三强说,中国要强大,也必须拥有原子弹。居里夫人的鼓励,给了钱三强巨大的动力,而家训是渗透钱三强身心的强大基因,它为钱三强打下了奋发有为的坚实基础。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国法和家规一直存在着互补性,两者共同组成了社会治理架构。家规不力,国法不彰,将导致违法乱纪现象泛滥。钱氏家族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家长们努力为孩子做榜样,言传身教,望子成龙,即使处于乱世,也严格遵守人格底线。

《钱氏家训》的现实意义

《钱氏家训》具有三大核心价值: “善事国家、重德修身、崇文尚学”。这三大核心价值成为钱氏世代人才辈出的文化基因。近代的钱氏杰出人物,不少在国内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熏陶,又到西方接受现代科技文明的教育,具有一流的眼界、开阔的胸怀。他们站在世界科技创新的前沿,引领着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同时又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为人类科技文化的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钱氏院士有200多位,分布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几乎每个领域都有钱氏杰出人物,这令世人赞叹。

科学家钱伟长先生认为,造成近代钱氏人才井喷的原因之一是有《钱氏家训》,家族重视教育,读书人多,容易出人才。现在每年钱家祭祀、集会,全场钱家人都要恭立诵读《钱氏家训》,娶媳嫁女赠送《钱氏家训》,也成为一种风尚。位于普陀区中山北路曹杨路口的长城大厦前,立有一块高2.6米、长7.2米的钱王家训碑,上面刻有《钱氏家训》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则必谋之”的名言,吸引着路人们驻足欣赏,成为沪上一道文化风景。

今天的中国,传统家族和居民群落在不断解体,农村地区大批人口外出务工,既有社会组织和社会联系被打破,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社区,正在遭遇碎片式的分解。在这种情况下,“好家训、好家教”的弘扬,是接地气、有创意的,也是符合人们的实际需要的。复星旅文集团董事长钱建农将《钱氏家训》的核心内容概括为教育子孙如何做人做事,是有道理的。我们不否认社会上存在“刁民”,但我们的任务是使“刁民”变成“公民”,而不是逼其成为“暴民”。如果每个人都能好好践行家训,做好人,做好事,那么整个社会就充满了正能量。

习近平主席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国一体,体现和谐社会的价值核心,“视万姓三军,并是一家之体”。家训家教修齐治平世代相承,成为家族家庭的“习惯”,有助于完善基层治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政风,也有助于社会文明和谐、国家繁荣进步。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