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马不吃回头草”的下半句,十个有八个不知道,下句更值得深思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苏轼
文明在于传承,中华千年的文明从一尾画舫中悠悠驶来,穿过岁月的河流,走过时间的沧桑,见证了无数人们的悲欢离合,也看到历史人物的跌宕人生。历经岁月洗礼,文化已经伤痕累累,而画舫上满是风霜剑雨留下的痕迹,它承载着文明,也承载了千年的历史。
一、好马不吃回头草
提起文化,中国可谓是文化大国,而且我们有着足够的文化自信。上千年的历史沉淀出的是瑰宝,是文明,也是文化。诗词,是承载诗人的情绪,反应时代的产物;歌赋,是一个时代的改变,是发泄个人情绪的技能;衣物,是工人的进步,也是国家进步的象征。中华文明流传下来的,不仅仅是诗词歌赋,也有言简意赅的歇后语。不过我们常常喜欢说前半段,可能有很多人不认识歇后语的后半段。
比如我们常说的好马不吃回头草,它的后半段我们可能很少听到。而好马不吃回头草也被形容人有骨气,在恋爱上,是不回头的洒脱;在工作上,是面向未来的光明。不过好马不吃回头草最开始的寓意和我们现在理解的虽然一样,但还是有所出入。古时候马可谓是珍贵资源,因为它要上战场打仗,不过人有好坏,马也有,怎么看马的好坏呢。
其实就是马厩里的马被放出来,看着一望无垠的青草地,就会沿着一条路一直吃到底,吃饱后就会顺着自己吃出来的路再回来,这种马才算是好马。它们只会吃眼前的草,不关心旁边或者后面的草是否茂盛,不会朝三暮四的到处吃,所以才有了好马不吃回头草的这句话。
二、浪子回头金不换
而好马不吃回头草的后半句,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传闻在古时候,有一个金员外,直到五十多岁才有了一个男孩,老来得子还是一个男孩,金员外可谓是宠爱至极,恨不能把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一起摘下来送给他。
为了彰显自己对孩子的感情,取名为金不换。意思就是金银财宝也不能换这个孩子,虽然说父母疼爱孩子并没有错,但是过度的宠爱就是溺爱。
我们痛斥的熊孩子不就是溺爱下的产物吗?金不换也是如此,在万千宠爱中长大,从来没有想到过挣钱或者考取功名的事,因为自己无论做什么,爸爸都会支持的。
但正是因为如此,金不换渐渐地嚣张跋扈,不把人放在眼里,而钱财更是随意的挥霍。金不换并不知道挣钱,所以千百年没多久就被败光了。幸好金不换有个贤惠的妻子,在妻子的劝导下,金不换猛然醒悟,从此改过自新决心好好做人。浪子回头金不换也被形容年轻人能够改过自新,即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浪子回头金不换和好马不吃回头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这不为人知的后半段,含义更深。
三、不为人知的歇后语
虽然说歇后语没有诗词歌赋的高雅,也没有朗朗上口的词藻,但是它通俗易懂。光听一句话几乎就能知道整个含义,这也是歇后语流传广泛的原因。虽说是俗语,但它更贴近生活,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产物,也是凝聚了千年智慧的文明,不是诗词的高雅,没有韵律的节奏,有的只是浅显易懂的句子。不过说起俗语的后半句,很多歇后语可能大家都想不起来。
比如我们常听到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比如有志不在年高等,这些俗语虽然很容易理解,光从表面就能知道意思,但是话俗理却不俗。
每一个俗语的背后都蕴含着一个道理,或者是从劳动中演变而来的真相,这彰显了平民百姓的智慧,也彰显了古人总结出的道理。通俗易懂的背后是深刻的道理;华美辞藻的诗词是时代的现象,一曲曲歌词中反应的是国家的昌盛和衰败。不同的文化形式都有着特殊寓意,也是凝聚百姓智慧的产物。
结语
歇后语可能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最熟悉不过,它其中蕴含的道理却不容小觑,俗语虽俗,道理却大,中华千年文明的产物足够解释它的合理性,也足够证明它存在的意义。文明的树下,没有一片叶子是无用的,虽然多,但每一片叶子都有它存在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