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音乐厅里跳舞,小河×陶冶:艺术有大用
“10年来,我和小河相爱相杀,我虐小河多一些。为了弥补这么多年折磨小河的愧疚,我们做了《对照》。”演后谈上,陶身体剧场创始人陶冶的这段话,让大家都笑了。
7月19日晚的夏季音乐节,上海交响音乐厅装扮一新,原木色的地板被裹上黑色地胶,黑衣舞者赤脚起舞,将陶身体剧场“无数系列”的《对照》送到了上海观众面前。
音乐人小河独立一隅,敲击大鼓,口中发出轰隆的呜咽和低吟,像一位统领全局的巫师;10位古典乐手手持乐器,靠墙而立,隐在浓黑的夜色里伴奏;12位舞者鱼贯而入,随时变换队形,像鱼潜游在深海……三位合一,联手合作,他们带来了像烈酒一般的陶身体现场。
《对照》
从《2》到《12》,陶身体因为“数位系列”扬名,始终和音乐人小河深度捆绑、相互依存。双方的搭档颠覆了音乐和舞蹈传统的合作模式,堪称严肃——陶冶会先完成舞蹈部分的创作,再由小河围绕舞蹈的空间、视觉,进行第二轮创作,舞蹈不会被音乐的情绪、结构所操控和绑架,二者是平等的、独立的。
陶身体成立13年之际,两位老友都想有一些突破、一些变化,于是有了“无数系列”。
“无数系列”旨在邀请艺术家跨界合作,将艺术家置于开放、多元的创作表演环境中,和音乐、影像、装置、戏剧等艺术语言交相呼应,任思想彼此碰撞。
和10位古典乐手跨界合作的《对照》,正是这个现场演出计划的第一站。
“这么多年来,我和陶冶实验的想法从没停止,每个作品都有对舞蹈、对身体、对音乐的实验,希望每一次都不一样。有没有可能和其他音乐家合作,让更多元的人参与,而不光是小河?”
虽然出身民谣,小河和古典乐坛也有交集,有时候写出新作,也会请古典乐手来拉一拉、弹一弹,和交响乐队同台演出的想法渐渐在心里扎根,甚至成了梦想,“因为交响乐的系统性强、特别精准,和我们的即兴、随意,反差很大。”
“陶冶特别信任我,夏季音乐节也说没问题,还答应帮忙找乐手。一个月前,他们就在催我乐谱,我说没谱!没谱看看谁愿意来。”小河原本设想,有六七个乐手就够了,结果一口气来了10个。年轻的乐手们都是科班训练出身,和自由惯了的小河很不一样,“他们对谱子那么需要,对音准那么讲究,我说随便拉一下,他们会投过来质疑的、审判的眼神。”
尽管有质疑、有审判,小河还是成功赢取他们的信任,“强迫”他们走出惯性,只用三天时间排练,完成了一次即兴演出。
小河
有人是陶身体的粉丝,也有人第一次接触现代舞,能和陶身体合作,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新奇的体验,“所以10个人来了,我一定要让大家都上台,无论我们演得好不好。”小河笑说,因为这次合作,他对古典音乐充满了信心。
《对照》的上演也了却了陶冶和小河的一个心愿。两年前,陶身体接到了来自伦敦圣马丁室内乐团的合作邀请,陶冶力推小河担纲作曲,最后因为疫情搁浅。《对照》将这个心愿唤醒了、实现了。
“我认为的‘对照’是彼此对话、彼此关照,这也是我所有作品探讨的内核,人与人在现场的连接。”因为《对照》,已经5年没跳舞的陶冶,牵着太太段妮的手上了台,被全场的目光追逐。音乐响起的那一刻,本想保持理性的他,还是被感动了。
再次回到舞台,陶冶坦承挺紧张,也有没发挥好的时候,“表演者是被观看的,要去承接在场所有人的目光、能量、压力,而在返回的时候,我希望干净、纯粹、简单,不是五颜六色、缤纷缭乱的世界。艺术应该让你找到归属的力量,成为你生命中的慰藉。”
艺术有用吗?人们常常发出这样的疑问。
“艺术有大用。艺术不一定给你钱,艺术不一定让你成为大师,但艺术可以让你变得更丰满,变得更有弹性。我们会不自觉形成很多观念,艺术会让我们知道,我们不一定要拥抱这样的观念,艺术就是来改变人的,会让那些僵化的观念得到润滑、得到改变的契机。”
说到这里,小河不自觉扭动身体,模仿起了好友、顶楼马戏团的主唱陆晨,跳了十年探戈后,这位歌手的台风更美,也更妖娆了,“想唱歌就唱歌,想跳舞就跳舞,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艺术,去接触它、去拥抱它吧。”他说。
陶冶和段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