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关于梅雨“那些事儿”!如何度过恼人梅雨天?面对“雨一直下”古人有妙招

2021-07-24

又到梅雨季节,雨下个“梅”完“梅”了,我们倒是有空调和Wi-Fi,大不了可以闭门不出。

这时候,不禁替古人担忧。梅雨季节,古人怎么办?

首先,我们说说,梅雨究竟是什么意思?

古人云“梅熟而雨曰梅雨”,可以说言简意赅地概括出了梅雨季节的特点。

每年6、7月份,我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这两个月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就会出现持续阴天有雨的气候现象。

这个时候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又因为这个时候东西容易发霉,所以叫“霉雨”。

那么,问题来了,梅雨天出门,古人怎么办?

不少读者肯定要说,打伞咯,多大点事,白素贞不就是靠着雨天的一把伞骗到了许仙。事实上,古代的伞可不是随便打的。

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用伞是皇帝和贵族的特权。最早,“伞”这个词还没出现,类似的工作叫作“盖”。西晋《古今注》载:“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

这句话里,华盖就是五色云气,伞状的吉祥云,人们认为,是上苍显灵,保护黄帝,助他打赢蚩尤。

后来的帝王走路就撑着华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华盖是皇权的象征,代表荫庇天下黎民。

所以,历朝历代对用伞都有严格规定,地位不同,则伞盖的大小、颜色都不一样,不得胡乱使用。

比如汉朝就规定,二千石之上的九卿和三公用黑色的伞,三品以上的官员用青伞。

一直到唐宋时期,伞才走入寻常百姓家。民间的伞主要是纸伞,会刷一层厚厚的防水油脂,因此也叫“油伞”或“油盖”。

当然,这个时候的伞也不是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宋代时,皇帝用红黄两种颜色的伞,百姓只能用绿色。

除了雨伞以外,古人用雨衣也比较多,“蓑”就是当时的雨衣,编制蓑衣的材料,主要是蓑草。这种草的表皮比较光滑,本身又呈空心状,所以用它来制作雨衣,雨水不容易渗透。

此外,粗麻、棕丝等也被用于编织雨衣,这些雨衣虽然能达到基础的防雨,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又扎,又重,因此又出现了柔软而不渗水的高级玉草制作的编织雨衣,人们把它叫做“玉针蓑”。

经典名著《红楼梦》里,贾宝玉有次下雨去见林黛玉,穿的就是这种蓑衣。书中写道:“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因说道:‘是什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像那刺猬似的。’”

比蓑衣进一步的雨衣,是用丝绢一类纺织品涂上桐油以后做成的,叫做“油衣”“油帔”。

雨衣穿好了,鞋子也不能少。先秦时,有一种双层底的鞋子,称“舄”,底层上腊,防湿防水,防水又防滑,又经济实惠的草鞋,是雨天必备良品。

在雨鞋的历史上,最著名的要数传说中谢灵运发明的“谢公屐”。据说这位山水诗人喜好游山玩水,为了方便雨天爬山,就发明了这种木屐。

鞋底有两个活动的木齿,上山的时候去掉前齿,下山的时候去掉后齿。李白还有一句诗来夸这款登山神器:“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总之,有了油伞、蓑衣和木屐,古人也可以轻松度过梅雨季节了,所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