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暴雨之下,文物可安好?全国博物馆排队祝福,文创买家留言安慰,暖哭了!

2021-07-30

河南博物院门前大水没过小腿,龙门石窟大水溢出河道,嵩山少林寺门前水流成河……河南省连日来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多地出现洪水。作为文物大省,河南的文物受到多大影响?

好在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龙门石窟等博物场馆纷纷在微博“报平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也表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各考古工地及工作站、院本部均未出现重大险情。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也表示,河南文物工作者将坚守岗位,尽全力抢救文物。

河南博物院7月20日发布临时闭馆公告后,全国各地博物馆“排队”守望祝福;近年来河南文博机构开发的“考古盲盒”大受欢迎,众多文博爱好者也纷纷购买支持,并主动留言“延迟发货,保重为先”。

河南文物“报平安”

郑州特大暴雨发生后,一张大雨中河南博物院前大水没过小腿的照片牵动人心。“河南是华夏文明重镇,保存着很多珍贵文物,不知此次水灾是否安好?”上海市民秦斐曾三次前往河南博物院参观,他的忧虑,不少文博爱好者和网友都有。

据河南博物院介绍,其主展馆比道路路面高出将近一米,馆藏文物都很安全。除此之外,河南博物院还救援安置被困观众40余名,提供简单餐饮及休息场所,并将馆内瓶装饮用水运往抗洪救灾一线。

今天上午,龙门石窟景区在微博上用“文物无损”“游客无恙”“山水安澜”向网友们“报平安”。此前受暴雨影响,伊河龙门段水流量逼近400立方米/秒的警戒线,水位快速上涨蔓延至景区步行地段,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中,河水已看不到边界,路上开着的观光车犹如船行河上。暴雨稍小后,景区936名党员群众和志愿者第一时间到达岗位,8小时基本完成景区清淤,12小时搭建起临时护栏,48小时恢复石栏杆护栏。

今天上午清理后的龙门石窟景区通道(图片来源:龙门石窟景区)

据悉,在这一轮强降雨天气中,河南郑州市、洛阳市、巩义市、济源市、新乡市等文物单位密集地区遭受严重灾害,部分博物馆和考古工地有渗漏进水情况,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遭受不同程度险情。

此前网上曾一度传出郑州商城遗址坍塌的消息,但记者了解到,商城遗址坍塌的只是后来堆上去的覆土,文物本体安全未受到影响。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等地,虽覆土坍塌,但文物本体目前未受影响。

全国博物馆排队祝福

7月20日河南博物院发布临时闭馆消息后,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纷纷留言祝福。

故宫博物院今天发布馆藏的莲鹤方壶,出土于河南新郑郑公大墓,而河南博物院藏有同款方壶,2006年还曾在河南博物院聚首展示。故宫博物院表示:“国宝缘系千年,华夏血脉相连。此刻我们心牵河南,盼中原大地风停雨顿,早日战胜时艰!”上海博物馆在官方微博上连发四条,持续关注河南博物院的情况,留言“和衷共济,豫博加油!文明火种守夜者,我们永远在一起!”

故宫博物院借文物表达祝福

除了博物馆,全国各地的文博爱好者同样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关注与支持。近年来,由河南博物院开发的“考古盲盒”备受欢迎,近期又开发出“文物修复大师”系列产品。不少文博爱好者争相购买支持,在工作人员晒出的客服聊天记录中,买家们纷纷表示“不急着发货”“注意安全”。

河南博物院工作人员晒出与网购文创网友的对话

据悉,国家文物局已决定动用文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项目资金,支持河南受灾文物应急、支护、抢险及勘察勘探等,确保受灾文物第一时间得到保护。河南省各地文物部门全力抢险,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抽排水作业,加大巡查、支护等工作力度,有序开展各项抢险救灾工作,确保文物安全、人员安全。

此外,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加强汛期文物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国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和各文物博物馆单位密切关注汛情,及时预警预报;加强巡查排险,完善应急措施;强化防汛救灾措施,全力防灾减灾;加强值守备勤,妥善处置险情。

提升文物应对天灾能力

历史上,洪水对文物艺术品的冲击并不少见。

2016年,欧洲多地遭遇洪水,卢浮宫不得不将约15万件绘画、雕塑及各种艺术品从地下室搬到楼上储藏室。许多博物馆、美术馆的藏品大多储藏于地下仓库,“转移”是遇到洪水时较为常见的办法。

相比之下,暴露在外的不可移动文物直接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去年7月7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的明代老大桥镇海桥被洪水冲毁。

2013年台风“菲特”带来的暴雨加大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考古基坑渗水,导致基坑边缘出现局部坍塌

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应针对不同文物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防灾预案,特别是一些珍贵文物需要“一物一方案”:“不少文物都是经历千百年风霜流传至今,在当代已有相应保护技术和气象预报技术的情况下,应该未雨绸缪,做好保护预案和制度设计。”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