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马尾绣:历经千年,绣品如故
马尾绣
倾盖如故不易,白头如新更难
拥有悠久历史的三都水族马尾绣
在水家女子的手中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对于本族人来说
这是一个烙印在血液里的符号
而对于外族人来说
相较于苏绣、粤绣、湘绣、蜀绣这四大名绣
它可能是一个刚被认识的刺绣类别
但它的独特性和民族文化性
却丝毫不输给任何一种刺绣
马尾绣是中国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最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傅泊霖 摄影
水族历史源远流长,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水书”及马尾绣被称为水族的活化石,都有记录和研究的价值。但很遗憾的是,水书中并没有关于马尾绣的介绍,也就无法准确得知马尾绣的来源,只有一些口耳相传的故事在乡间流传。
搓马尾,先将四根马尾捆成一束,然后从根部开始,用丝线缠裹在马尾上,状似一根根小提琴琴弦
勾绘图案,然后按照传统剪纸纹样,将这种白色绣线盘绣于花纹的轮廓上
在经历了千年的时间浸润后
马尾绣在新时代里
依旧静静散发着自己的光彩
一块做工用料极佳的马尾绣背带
甚至可以历经四代子孙
而光泽不改
水族姑娘在精心制作马尾绣
水家的女儿从很小起便是看着长辈们刺绣长大的,到了适当的年纪,就开始学习搓马尾线,自家马尾的获取方式有两种,一是收集掉落的马尾;二是直接修剪马尾,当然也可以去买,光泽度好且又长又有韧性的马尾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传承人耐心施教
马尾线的制作分为3丝、5丝和7丝,马尾丝越多搓出来的线便会越“粗”,则刺绣最后呈现出的浮雕感越明显,现在市场上的马尾线一般为3丝,以3丝为例,取三根马尾丝,一短、一适中、一长,这样方便后续接新的马尾丝,将白色丝线在马尾头打结,右手拿住打结处,左手拿马尾,丝线则稍微用点力固定在下方,左右手同时捻动丝线和马尾丝,将丝线均匀的缠绕在马尾丝上面,需要多长的马尾线就在后续加入多少马尾丝,如此循环往复。别看只是小小的搓线,一般的小孩都要学习半年之久,才能很熟练的掌握这项技术,刚开始很容易用力不连贯或耐力不够,出现绕线不均导致马尾丝露出,这样就不能作为合格的马尾线使用了。
绣娘选用白色马尾
水家的马尾绣背带并不是在同一块布上直接刺绣,而是依据图样或手艺者的需求在不同的底布上分开刺绣,最后连接在一起,以前的底布是用水族土布制成,也叫“布壳”,现在的选择就很多样性了。底布的形状多为长方形,可以用笔在上面依照图样或随着记忆而画出图案,之后再用马尾线为边框出图案形状,也有熟手技艺者可以不用画图案,直接用马尾线框出图案。
中间部位用7-9根彩色丝线编制的彩色扁线填绣在盘绣花纹的轮廓中间,其余部分按通常的平绣、挑花、乱针、跳针等刺绣工艺进行
准备一大一小两针,大针穿马尾线,小针穿与马尾线同色的丝线,马尾线只有开头、结尾两针穿过底布,开头一针由底布背面向正面穿过固定,之后直接在底布上面用马尾线镶出图案,同时再用小针的丝线穿过底布将马尾线固定其上,注意每次固定时,小针的出针和入针要在同一个点,等所有图案镶嵌完,马尾线的结尾一针再穿回到底布背面,就能得到完整的图案轮廓。
马尾绣的典型杰作是背带,集中体现了马尾绣的精湛水平。制作这样一件背带,要花一两年时间
底布上的图案轮廓定型后,便是填芯,马尾线镶嵌出的图案只有轮廓,中间留白部分则需要用不同颜色的丝线去填充完整,填充所用针法也各有不同,螺形绣、打籽绣、辫绣、结线绣等。
马尾绣背带由三部分组成:上半部主体图案、马尾绣背带手和下半部背带尾
以打籽绣为例,右手将针线从底布背面拉出到正面,左手在临近底布的位置将此处的丝线绕三圈在针上,针头在第一针的位置边斜插进去,这算完成第一个小小的“结”,而像这样繁琐的针法还要刺上万针以上,就可知填芯是极繁琐的一道工序。
水族姑娘展示马尾绣背带
除开各式针法外,配色也是重中之重,水家的刺绣配色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有固定下来大家都广为接受和喜爱的配色,如黑、红、绿配色,也有自己琢磨的配色,如果哪家绣出了更好看配色的刺绣,大家都是会过来探看学习的,而这种配色很快也就会在村寨里流传开来。填芯完成后便是镶边,在整副完整图案的外围依照想要的形状,用各色丝线挑花镶边。这一步看似简单,但却又是极关键的一步,每个绣片的镶边形状都是在制作前就预想好的,镶边的尺寸、大小都要合乎一定的规格,不然到了最后的组合工序,便无法收尾合成。
各个完工的绣片,到了最后的组装环节,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其放置在一起,一个绣片一个绣片的慢慢缝合,水家女子喜爱用金色的丝线去缝合两个绣片,缝合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很快就能完工。
马尾绣围腰,马尾绣另一独特之处,是绣品上缀有铜饰。水族同胞认为铜有驱邪避凶的功能
如果水家女子每天都抽出时间来刺绣,加上搓马尾线和打“金钱”的时间,一件马尾绣背带最快也要半年的时间,但凡花样、工序再复杂繁琐点,甚至还要花上一两年的时间才能结束。
每个出嫁的水家女儿,在她生下第一胎的时候,其母亲都一定会来看望外孙,不仅仅是关爱女儿,她们还会将早就做好的马尾绣背带送给外孙,表达对孩子的祝福和期望,希望小孩能平平安安的长大。
精致的荷包
之后诞生的孩子也会一直用外婆送来的背带,除非背带坏了,但这种概率太小,水家的马尾绣背带很是结实耐用。马尾绣不仅仅只在背带上,衣服、帽子、鞋子上都有,如果说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外婆送的马尾绣背带,那一定要属女儿出嫁时母亲备下的婚服,一针一线都是母亲对孩子的爱。
马尾绣于2006年被录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从2008年起,三都县政府每年都在水族聚居区举办马尾绣技艺培训班,2013年还在水龙中学、中和小学两个学校开展了马尾绣技能培训兴趣班,并且把马尾绣列入了职业教育的范畴,三都县职业学校专门开办了马尾绣刺绣班,主要聘请了本县的国家级传承人、工艺大师等担任教师。
白鸟戏珠 黄忠奇摄
如今马尾绣走出村寨
登上博览会的舞台
让世人看见了它的美
一个个马尾绣店铺
在三都自治县开起来
承载着生活的马尾绣制品被创造出来
又被人带走
它不再只是藏在水族的“金凤凰”
它会飞到同样喜爱马尾绣的人手中
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腾飞的龙
等在大山中的水族马尾绣
在新世纪焕发了新的生机
不再是书本和传说中的“活化石”
而是可以活跃在生活中的
各种物件上的美丽纹饰
衣物、鞋子、首饰、包等
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它带着千年的古韵
犹如故人款款而来
图/秦刚 黄忠奇 文/朱白
编辑/许婷 王文竹
编校/廖迅
编审/吴迁 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