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壮志未酬的辛弃疾,用“老庄人生”诠释豁达心境

Image 2021-08-27

许多英雄的一生,注定是孤独的,比如南宋时期的辛弃疾。

虽然励精图治,虽然精忠报国,虽然满腔豪情,虽然壮心不已,但因为朝廷的苟安,辛弃疾的抱负终究成了一场空。

辛弃疾的一生,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朝廷有时会对他委以重任,有时又会毫不客气地将他一撸到底,让这位悲情英雄,成为田间地头的一位普通农夫。在辛弃疾的心中,虽然时时刻刻都担忧着抗金大计,但面对自己的被贬谪,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望洋兴叹。

一个人若是遇到了逆境,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开启另一种生活方式,让自己从过去的人生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一种全新的生活境界。而辛弃疾排遣心中郁闷的方式,就是用“老庄人生”,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得不说,辛弃疾的这种调整方式,非常适合他,从“老庄”的学问中,辛弃疾得到了解脱,甚至升华成常人难以企及的豁达,所以,才有了豪放派的词人辛弃疾。

自古高人最可嗟,只因疏懒取名多。居山一似庚桑楚,种树真成郭橐驼”,这是辛弃疾在瓢泉隐居的时候,曾经写下的一首《鹧鸪天》。庚桑楚,是《庄子·庚桑楚》中的人物,“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居三年,畏垒大穰。”

“老庄”讲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而庚桑楚就是庄子的作品中,一位深得老庄之道,并且凭借老庄之道取得“大穰”的典型人物。辛弃疾在自己的这首词中,采用了庚桑楚的典故,就是在表达一种顺其自然的豁达意境。能够真正做到顺其自然的,才是“高人”。

濮上看垂钓,更风流,羊裘泽畔,精神孤矫。楚汉黄金公卿印,比著渔竿谁小。但过眼,才堪一笑,惠子焉知濠梁乐,望桐江,千丈高台好。烟雨外,几鱼鸟。”这首《贺新郎·濮上看垂钓》,同样是辛弃疾隐居瓢泉的时候写的。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用了两个人的典故,一个是庄子,一个是严光。和庄子一样,严光也是一位隐居的世外高人,他和光武帝刘秀是同学,刘秀做了皇帝之后,邀请严光出山,严光“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辛弃疾通过这两位先贤的故事,勾勒出一幅清幽恬然的隐居图,写出了古代高人雅士隐身江湖的平静而惬意的生活。可想而知,其实辛弃疾正是用古代高人的这种生活,来隐喻自己如今在瓢泉的隐居生活。他既是用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当然了,庄子和严光都是主动隐居,而辛弃疾却是被罢免了官职,不得不隐居。

人生,难免会遇上不顺遂的事,难免会遇上不公平的事,在这种情况下,能像辛弃疾一样,用先贤的人生,来劝慰自己,让自己从哪些不顺中解脱出来,本身就是一种高明的思维方式。所以,在瓢泉这段时间,辛弃疾写了很多与庄子和老子的思想有关的诗词。

还有《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万事几时足,日月自西东。无穷宇宙,人是一粟太仓中。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更著一杯酒,梦觉大槐宫。记当年,嚇腐鼠,叹冥鸿。衣冠神武门外,惊倒几儿童。休说须弥芥子,看取鹍鹏斥鷃,小大若为同。君欲论齐物,须访一枝翁。

辛弃疾有一位名叫杨少游的朋友,他修建了一所堂,起名“一枝堂”,辛弃疾从这个堂的名字着手,将老子清静无为和庄子的齐物论,贯穿于这一首词中,隐藏着极其深刻的哲理,也道尽了平平淡淡的人生意境。

一路跌跌撞撞地走来,辛弃疾隐居瓢泉的时候,已经50多岁了,这在古代已经是一位老人了。他还有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这可能成了辛弃疾心中一个不能触碰的痛点。可是,在这样的状况下,辛弃疾依然用“老庄人生”来纾解自己的苦闷,让自己的意境得到了提升,这是一般人都河南做到的。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