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曾经妙语连珠的于丹,只因说了一句古诗词,如今风光不再

2021-08-31

引言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正如引言所说的那样,竹子只有牢牢地扎进岩层中,才能够经受狂风的呼啸之后,还能继续保持挺拔与坚韧,做人亦是如此。“脚踏实地”一词最早出现在《邵氏闻见前录》中,写的是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来找邵雍聊天,聊得正是高兴时司马光问邵雍:“你来评价一下我是一个怎样的人?”。邵老夫子经过了短暂思考后回答道:“你是个脚踏实地的人。”本文要说的,就是这样一个关于脚踏实地的真实故事。

自我打记事以来,《百家讲坛》就是我的童年记忆之一,这个节目是我茶余饭后一定会准时收看的节目,我也从一开始听的一头雾水,懵懵懂懂,到之后听的津津乐道,乐不思蜀,很长一段时间《百家讲坛》都是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其中一个著名的女性讲师——于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因为她是为数不多的女嘉宾,也是因为于丹老师的妙语连珠,把一件枯燥的事务讲述的绚烂多彩,让我有一直想听下去的欲望。她把一些晦涩的古文变成了通俗易懂的白话,把那些古人代代相传的史书文献讲的更加生动透彻。只可惜,曾经妙语连珠的于丹老师,仅仅是因为说了一句古诗词,如今已是风光不再。

2006年,是于丹首登百家讲坛舞台的年份,她初登便一炮而红,变成了风光正盛的“国学大师”。《论语》这本书由她主讲,因为于丹生动形象的讲述方式,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身为同行前辈的易中天老师对她更是毫不吝啬地赞赏到:“推荐大家都去看看于丹的节目,感受一下她的国学风范。”

就这样,她瞬间成为了各大网络论坛的风云人物,迅速的走红也让她成为了话题的核心,她对《论语》的解读被粉丝学者提炼出来进行品析。于丹也不负众望地推出了自己的首本《于丹心得》,该书一经发行,便广受读者朋友们的欢迎,短短一个月销量破百万,于丹赚了个盆满钵满,也正是这个时候,强大的金钱收入以及巨大的名利诱惑,使得于丹的内心开始了动摇。走红后的于丹,已经没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学术的钻研,每天都是忙着出席各种的活动与演讲,于丹就这样迷失在了利益与名利的泥沼里。那之后的一系列丑闻,更是将她拖入了泥沼,彻底地“翻车”了。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当时在北京大学剧院里,有一场精彩绝伦的昆剧演出,表演者是行业内的翘楚,都是既有资历又有学术深度的老艺术家,现场的观众更是对戏曲有着深度研究的专业戏迷。表演落幕,于丹作为观看嘉宾代表上台谈一下观看后的感受。当时的于丹身着短裙,浓妆艳抹,一看就是进过了一番精心的打扮。当时她的这身着装,让台下的专业戏迷非常抵触,很多学者都认为她的这种行为是为了上镜而去,并没有把昆剧艺术本身放在心上,更是对艺术者的不尊重,就这样,她因现场观众起哄而被轰下舞台,这件事,是于丹形象开始大打折扣的一个转折点。

这之后的一件事,更是将于丹彻底推下了神坛。《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中有这样一句古文,于丹对此的解读是:女子有时在一些小事情上纠缠不清,道理也行不通,这就和孩子一样,让许多男人都觉得束手无策。然而这段文言文的原意,孔子想表达的只是:“你们这些臭小子,和那些顽皮的小孩子一样,怎么讲都不听,我对你们说的话你们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简直是气死我了。”这只是孔子在学堂上对着自己的弟子训斥的一句话,而并非对于女子胡搅蛮缠的过度解读。

这件事情发生后,由于于丹对此相距甚远的解读,网络上论坛上对她的口诛笔伐之声四起,都是对她的学术水平的质疑,以及对她深陷于名利的行为的讨伐,一时间成为了众矢之的。于丹这件事情之后,逐渐没落,神坛不再,只剩下无数糟粕。结语

于丹身上的故事,也是经常发生在我们普通人身上的故事。我们有的时候在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时,都会失去自我,都会开始自我膨胀,渐渐地,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到底是什么。我们在收获名利之前,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是否已经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了,自己的事业是否能够匹配这些利益与成就。只有潜入最深处,才能站上最高点;唯有脚踏实地地前进,才能抵达最终成功的彼岸。参考文献:

《竹石》

《邵氏闻见前录》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