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金句教授”戴建业的新书不讲“金句”

2021-09-09

图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B站(哔哩哔哩)“UP主”戴建业。复旦大学出版社供图 新华网发

新华网上海9月8日电(文星月)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段神奇的经历:孟夏时节游庐山,竟在山顶大林寺看到盛放的桃花。一天之中,他穿梭于两种季节。这段轶事后来被他写成《大林寺桃花》一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很喜欢这首诗中洋溢着的喜悦,以及感知生活之美的能力。“山脚下的花都凋零了,山顶上却春光灿烂,这样子人就明白,生活中是有某种新奇感的。”他把这首七言绝句收入新近出版的《激发孩子想象力的古诗100首》,在赏析部分中写道:“春天在诗人笔下像一个调皮可爱的小孩,诗人是那样恋它、爱它、惜它……”

如果从短视频熟悉他的观众翻开这本书,可能会觉得如此“一本正经”的评点不太像屏幕里的“老戴”。近年来,戴建业凭借在文学课上不时迸发的“犀利点评”走红网络,他最广为人知的“金句”之一,是吐槽《归园田居》里陶渊明不会种菜:“‘草盛豆苗稀’,种的个鬼田,要是我种这个水平我绝不写诗。”

在戴建业看来,自己的“画风”其实并无改变:讲视频和写书不一样,讲课和说小品又不一样。“‘金句’和‘段子’不是说从口袋里随时掏出来,而是说激动了就容易出现火花。过去人家还是更喜欢看我的文章,现在喜欢看视频是因为这几年互联网发展得快。”

在新书出版之际,新华网专访戴建业,请他聊一聊对文学启蒙的看法,探讨目前社会上的教育趋势,也说说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虽然这几年成了一名接地气的网站“UP主”,他认为最有讨论价值的还是关乎青少年甚至民族发展的严肃议题;最喜欢的创作,也还是桌前自己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老本行。今年5月退休后,他感到终于有时间弄一弄自己挂心的古典文献学了。

专访内容实录如下,以飨读者。

图为戴建业新近出版的《激发孩子想象力的古诗100首》。复旦大学出版社供图 新华网发

健康的成长需要“放飞”想象

新华网:您这次推出给孩子的诗歌入门书,主要是源于什么契机?

戴建业:学诗和鉴赏音乐一样,一方面是培养想象力,另一方面是丰富一个人的情感体验。正好有在出版社的老朋友向我约稿,我就编了一本从孩子五六岁起适合让父母伴读的书,希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细致的观察能力,对情感、景物、社会和人生,都能达到一种细腻的体会。

我个人看来,现在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对诗歌的学习都有一种严重偏差:它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很多人去旅游,就是想着到哪拍几张照片回来,在朋友圈晒一晒,而不是把体验当地的美感、让身心放松休息作为主要目的。很多父母让孩子学诗歌,就是让孩子背,这种思维模式是一脉相承的,他的方法和理念不对。

新华网:能请您举个例子说说用诗歌鉴赏怎样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吗?

戴建业:比如我在新书里选了《大林寺桃花》这首诗,它的首联其实是写实的,讲进入农历四月后春花凋谢,可山中寺庙的桃花却刚刚盛开;尾联笔锋一转,感叹春天原来“躲”到这儿来了,把时间拟人化,这就是想象。孩子从中知道,生活是有一种新奇感的,它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也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在学诗的过程当中,要特别注意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像我这次除了文字注释以外,书上的分析都比较简短,不搞“大包大办”。就像以前孩子们玩小木马、布娃娃,其实东西本身没什么花哨的功能,但是孩子玩得津津有味,还自己想象出一系列有意思的内容,这就是留出想象空间的重要性。

另外,诗歌的作用还不仅在于培养想象力。从《江南逢李龟年》这样的诗中,孩子能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从《送友人》当中,孩子能体会友情的可贵。我感觉,一个孩子如果从小不知道学会交朋友,长大了就会越来越孤僻,甚至容易抑郁。沟通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不应“包办”孩子的兴趣

新华网:您觉得对孩子而言,正确的文学启蒙应该从哪里开始?

戴建业:我觉得文学启蒙有很多方式,可以从诗歌开始,也可以从童话开始。任何一个民族,要想有所成就,首先要把自己的母语学好。人类之所以有逻辑,就是因为能使用成体系的语言。

所有文学体裁中最纯的就是诗歌,它往往能表现出一种纯心灵的感受。我们可以用非常简短的诗歌开始刺激孩子的想象,如果从小孩子的语言和想象丰富了,他整个人就不会贫乏。有的时候,还能从一些很细小的切入点去培养孩子深入的感知能力。

新华网:很意外您在诗歌之外还提到了童话,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启蒙教育非常务实,更有一股“鸡娃”之风,主要关注孩子在知识储备和成绩上的成功。可能作为孩子,学诗只是增加了“诗词量”,没有时间每天感受诗里描写的明媚春光。对此您怎么看?

戴建业:孩子生来就是有童趣的,但是家长给孩子自作主张报的兴趣班打着兴趣的旗号,其实是父母觉得“这个东西有用”,未必符合孩子的喜好。

而且每天上午学什么、下午学什么、晚上练习什么,孩子所有的时间都被父母填满了,这一点的后果从我们的大学生身上就能看出来。大部分人根本搞不清自己到底对什么感兴趣,所以我们的孩子就什么都干。这不是在培养人才,悲观一点来说,是在给孩子寻找某种“活路”。

我对自己的孩子很注意文学教育,但却不成功,因为急于求成,对孩子要求太高。比如孩子刚上学的时候学写作文,其实最开始本来就不容易写好,应该给予鼓励的。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孩子却已经长大了。

要培养一个民族的原创能力、竞争能力,就需要培养想象力,而想象力是需要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在轻松状态下培养的。试想一个人每天压力很大,而且过得很匆忙,那他什么想象力也没有了。

新华网:为了真正支持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也需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戴建业:孩子小时候的成绩没那么好,我觉得家长还是不要着急,要懂教育学。你看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人童年没读过什么书,小学、初中、高中这样读下来,最后我们就爱读书,有很多人成为了社会的顶梁柱,可见小时候那样也没什么问题。重点就是不要一上来就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图为《激发孩子想象力的古诗100首》书影。复旦大学出版社供图 新华网发

“金句”和名声都是过眼云烟

新华网:您这几年在网上会通过短视频平台讲诗词,这种碎片化、轻量化的传播方式,会让您担心不容易承载文学本身偏深刻的特质吗?

戴建业:我之前谈过这个问题,现在视频这种传播工具也分短视频和中视频,它的优点是可以激发人的兴趣,但比起学术著作来说比较碎片化,不太系统,深度也不够。最终,应该是“从视频中进去,从书本里出来”。

我做视频课,一般讲到不太好懂的诗,就会想办法给学生重构一种现场感,让他能够身临其境,大体明白这首诗说的什么意思,然后再展开分析。像B站把我定位为“金句高手”,有些人会误解,和我聊天之后就说“戴老师您讲个段子吧”。讲课和说小品不一样,“金句”和“段子”不是从口袋里随时掏出来,而是说激动了就容易出现火花。

像文学史上李杜、陶渊明、苏东坡这样伟大的诗人,或者像纳兰性德这样的个性诗人,我也会在视频里开专题来讲,引导同学们来读诗。B站让我感觉很好的一点是,你讲了这些诗,人家就会开始读它,引导不同年龄的网友学习诗歌,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有这么多朋友鼓励我,支持我,我也希望能用写作和讲课回馈他们,回馈整个社会。

新华网:您现在比较喜欢写作还是比较喜欢在网上讲课?

戴建业:总体来讲还是喜欢写作,喜欢书,喜欢写也喜欢看。写作的时候整个人会更兴奋,当然现在对拍网课视频也习惯了。

现在我也退休了,基本就是在家里读书写作。我今年65岁,精力还比较旺盛,希望有个人的时间去写想写的东西,一些古典文学、古典文献学的著作,完成自己的心愿。等和人家的合作完成之后,我可能会减少一些视频的产出。

新华网:您在网上走红之后,有没有花一段时间适应新身份?因为“金句频出”,网友给您“贴”上很多昵称和标签,您怎么看?

戴建业:开始还是有一些困惑,因为采访之类的变多了。其实我认为别人怎么看你都不重要,就像人家给我很多“金句高手”“国民教授”之类的绰号,实际上都会变成过眼云烟。如果你这个人好,别人也骂不坏;如果你坏,别人也表扬不好。

因为和出版社或者视频平台有合作,只要安排采访,我都尽量配合。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都不容易,这些朋友们还很年轻,有业绩的压力,不像我,我是这个社会的“宠儿”。

新华网:没想到您会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一般大家红了之后偏向避讳这个话题,害怕被看成既得利益者。

戴建业:我觉得人要诚实,如果一个人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做事并获得收入,其实在全世界来讲已经是少数人了。所以我始终觉得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一个人有所得,就应该知道感恩,就像我红了,其中有自己的努力,但首先是学校和社会提供了平台,再来也有这么多朋友、网友鼓励和支持。

新华网:之前也有一些网友指出您讲课口误的事,对此有什么想回应的吗?

戴建业:朋友们能指出我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认为大部分都是好意。我的普通话不太好,有些长期读习惯的字就读错了、读得不标准,课堂上如果有同学指出来,我说太好了今天又学到一个字。

只要出来写文章,出来讲课,我想总会要出错的。现在成为公众人物了,我还更注意一些,有什么拿不准的,先查查字典。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