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AI!人工智能真的能模拟李白杜甫作诗吗?

Image 2021-09-10

从智能驾驶汽车到智能语音,从机械手臂到脸部识别,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一直在探讨一个问题:AI的边界究竟在哪里?上周,江苏卫视《超脑少年团》播出之后,AI作诗引发观众热议。

节目中,“超脑少年”训练AI,在24小时内模仿李白、杜甫的风格,完成了现场即兴作诗。虽然与“本尊”比,AI作出的七言绝句“稍逊风骚”,但少年们对复杂任务的处理能力还是令人叹为观止。“AI真的太神奇了,现在我们对它的研究还只是冰山一角,期待未来有更多、更神奇的人工智能产品出现。”“十几岁的少年已经能够训练AI了,而我连代码都看不懂,这就是差距!”观众纷纷表示,但也有网友提出疑问,人工智能以后真的就能模拟李白杜甫作诗了吗?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AI,24小时“跑”出李杜诗篇

用AI模仿古人作诗,其实在业内引发过不小的讨论。有人认为,只要对人工智能加以训练,是完全有可能重现古代文豪风貌的。但也有人认为,即便AI能写出诗句,也只是形似神离,如同嚼蜡。而在《超脑少年团》中,“小浪花队”和“小脑瓜队”,则用24小时的时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节目中,魏坤琳和伊能静分别给出关键词“万里”和“轻舟”。少年们在十分钟的时间内,用已经训练好的AI,依据这两个关键词各生成了五首诗歌。他们的表现,也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

“‘小脑瓜队’的作品,看得出来,他们对杜甫的诗歌还是下过一点功夫的,整体是能够体现杜甫比较沉郁的风格的。”南京师范大学唐宋文学教授俞香顺评级道:“而‘小浪花队’的作品,我觉得把情绪传达的比较到位,我们可以看出那种很轻松的、很愉悦的情绪。从总体风格来讲,和李白的风格也是比较接近的。”

“确实已经有那味儿了。不仔细推敲的话,有一些词句还真的挺有风骨的。”“如此庞大的语料数据,居然能在24小时内处理完成,且能够精准匹配模仿,AI的潜力确实无穷大。”观众感叹道。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科技的进步,永远离不开人的作用。就像魏坤琳所说:“我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善用AI人工智能这个工具,能够作出更伟大的事情。希望终于有一天,AI能够足够的聪明来展现出世界的样貌,处理好现实的问题,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作出贡献。”

AI写诗并非新鲜事物,微软小冰曾出版过诗集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不论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还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婉约,不论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刻骨深情,还是“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的男儿义气,诗词伴随着中华文明走过了五千年的风雨历程。

据记者了解,AI写诗并不是刚刚出现的新鲜事物。前些年,微软小冰就开始尝试AI写作,精选300多首出了一本纸本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在市场上卖得很好,微软小冰的写作类型为现代诗,这次节目上少年们用AI写作的是旧体诗,但这其实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只要机器掌握了诗歌体裁规律,写作一首符合形式的诗歌,并不难。

其实不只AI诗歌,AI小说、AI散文这些年也有不少实践,但目前仅止于实验性质,效果并不理想。可以说,文学可能是抵御技术宰制最坚固的堡垒,它用复杂的人性、纷繁的秩序、多元的价值,构建了一个浩大的体系,抵御了“计算”的入侵。

正如专家学者们普遍指出的,AI写诗相比于人的写作,还是稍逊一筹。这主要是人工智能自身的属性所决定的。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种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归纳的过程,归纳是根据以往的所有数据进行总结,最终输出的结果,不会超过其所掌握的所有资料。而且,数据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字节,AI能做到的,只能是根据通过学习总结的规律,对这些字节进行重新组装,而不带任何感情与情绪。

但写诗,本身是一种文学创作,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除了要掌握押韵、平仄、对仗等基本形式要素,还要倾注感情、价值与想象力。诗作里见思绪、见人品、见性情、见胸怀。写诗是个感情事件,绝不是简单的文字装置。这是人工智能所达不到的。

多说一句

创作诗歌不难,难的是情感表达

诗词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精神感染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情感与音律的共振式表达。我们知道诗词都是有一定格式限制的,这些限制包括字数、节拍(律)、合音(韵)等,这些限制使句子具有音乐美感。另一方面,每一首能够传承下来的名篇佳作都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很容易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基于诗词的上述特点,诗词创作具有极高的挑战性,只是极少数才情俱佳的诗人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想要机器写出一首好诗来,还是很困难的。

诗歌写作不是简单的技术输出,最重要的是情感与价值观的输出,这也是为什么机器可以写新闻,而写不了诗歌的原因,也是AI为什么写不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原因,因为他们没有李白的襟抱,也没有杜甫的关怀。中山大学特聘研究员程羽黑就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没有“审美”,“我们读一首诗时,会体会诗句背后的隐喻。但人工智能写的诗,即使有漂亮的句子,也只能是模仿人组合字句,不可能有隐喻,没有背后的所指。”他还说道,“诗歌主要是情感,人类的情感机器人是无法计算的。人工智能写的只能是低层次的类型文学,很容易代替郭敬明,但永远代替不了李白杜甫。”

虽然微软机器人“小冰”已经能创作出现代诗歌,机器人“小诗机”还能为风景照“即兴创作”七言绝句,但我们必须清楚,只有具备情感共鸣与社会寄托,才可能写出真正的文学作品,而这些,是“技术”永远无法完成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