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四书五经》中的十个典故,被辛弃疾融入一篇词中,读后拍案叫绝

2021-09-19

《四书五经》,是古代儒家的经典之作,其中蕴藏着许多人生真谛,直到今天,依然可以教给我们一些人生的智慧。不过,因为《四书五经》的内容很多,且涉及广泛,有些内容在今天看来也有些晦涩难懂,很多读者没有耐心将这些古代典籍读完。

不过不要紧,南宋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的大文豪,就是辛弃疾,他将《四书五经》中的十个典故,融入自己的一首词中,道尽了许多人生真谛,读后忍不住拍案叫绝。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进退存亡”,用的是《易经》中的典故,“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辛弃疾将这段话,浓缩成了四个字,“进退存亡”,讲出了多少人至死不悟的道理,历史上又有多少能臣良将,因为不懂得这四个字,而在立下赫赫功勋之后,却落了个凄凉的下场。

“行藏用舍”,用的是《论语·述而》中的典故,“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能不能被君主重用,有时候是一件说不准的是,唯有深谙“行藏用舍”之道,才能淡然自处。

“小人请学樊须稼”,用的是《论语·子路》中的典故,孔子有一个学生叫樊迟,也叫樊须。有一天他问孔子,如何种庄稼。孔子说:“在这一方面,我比不上老农。”樊迟出去之后,孔子说:“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有人认为孔子这是看不起劳动人民,其实并非如此,孔子认为,每个人身上有每个人该承担的责任,孔子教授的就是能主导人民的官宦,而不是种地的老农。一个地方长官,如果能让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又何必亲自学会种庄稼,才能让百姓生活幸福呢?

“衡门之下可栖迟”,用的是《诗经·衡门》中的句子,“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指的是一个人要随遇而安。

“日之夕矣牛羊下”,依然是《诗经》中句子,“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上阕的五个句子,用了五个典故,这些典故都与辛弃疾此时的处境有关,辛弃疾此时被隐居在瓢泉一带,正是需要懂得“进退存亡,行藏用舍”的道理的时候,需要平心静气,随遇而安的状态。

下阕的五句话,讲的都是和孔子有关的故事,依然是一句一个典故,从孔子离开卫灵公,到孔子遭遇宋国的桓司马,险些被杀,再到孔子的颠沛流离,孔子的栖栖遑遑。表面上说的是孔子,其实依然句句都是在说辛弃疾自己。辛弃疾用孔子的厄运,来对比自己此时的落魄,其实是一种聊以自慰的做法。

将《四书五经》中的十个典故,融入到自己的一首词中,既表达了此时的落魄处境,又为自己找到了处变不惊的生存方式,这才是辛弃疾最高明的地方。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