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历史上真的存在“照妖镜”,周总理参观后特别叮嘱:找出背后真相

2021-10-14

导读:1969年,周总理在上海视察工作时,顺道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在成千上万件珍贵文物中,一件造型古朴的青铜镜引起了周总理的注意。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件铜镜名叫“见日之光镜”,因为其可以让光线透过背面射过来,也被民间老百姓称为“照妖镜”。

如此厚重的一件青铜镜,居然能让光透过来,周总理很好奇。工作人员立刻给总理进行了演示,当用光照在铜镜上之后,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

只见在铜镜前面的墙壁上,显现出了一个圆圆的折射光圈,里面竟然可清晰地看见铜镜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给人一种光线是从镜子背后直接“穿透”照射在了墙上的错觉,很是神奇。

周总理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自然不相信民间“照妖镜”的传说,他坚信这个铜镜是古代能工巧匠的杰出作品,其中蕴含着现代人还没有发现的科学依据,为此特别叮嘱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说:“我们既要保护好传统文化和珍贵文物,也要努力工作,找出隐藏在其背后的真相!”

那这面青铜“照妖镜”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它为什么能够将背面的花纹和文字折射到墙上的呢?带着诸多疑问,上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开启了寻找真相之路。

在查阅史料时,专家发现这种能够透光的“照妖镜”早在唐朝时期就有记载。在《古镜记》中,古人这样描述这种神奇的镜子:“承日照之,则背上文画,墨入影内,纤毫无失。”

到了宋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对这种镜子也有记载:“世有透光鉴,以鉴承日光,则背纹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从上面的记载不难看出,早在唐宋时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这种镜子的奇特之处。史料中的记载还传递出了一条重要的信息,在唐宋时期,这种镜子应该很常见,那时的很多工匠都能制作“透光镜”,换句话说就是很多人知道这种镜子能够透光的背后真相。

只可惜在宋朝以后,制作“透光镜”的方法就失传了,而且史料中也没有了关于“透光镜”的记载。一直到近代考古学逐渐兴盛起来,考古专家才逐渐在一些汉唐墓葬中,发掘出了这种神奇的镜子。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这枚古镜,是几年前在一座汉墓中出土的,整面镜子呈圆形,直径7.4厘米,净重约50克。正面光滑平整,背面刻有花纹,在外侧还有8个字的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正因为这8个字,它才被称为“见日之光镜”。

这件铜镜被上海博物馆收藏之后,作为历史上罕见地“透光镜”并没有放在展厅展览,因为博物馆的专家一直搞不清楚青铜透光镜的原理,如果贸然放在展厅对外展览,担心游客询问起来尴尬。

这次周总理参观博物馆,特别叮嘱要弄清青铜镜透光背后的真相,让上海博物馆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出背后的科学依据,并争取对青铜镜进行复制。

进入七十年代,上海博物馆联系了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仪器铸造厂,请来了工程学和金属铸造等方面的专家,一起对铜镜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

最初,专家想从铜镜上取下一小块组织进行成分化验,但在请示文物部门后遭到了拒绝,因为这面铜镜是具有极高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国宝,整个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万多件铜镜,而具有透光效果的只有4件,并且以这件铜镜保存最好,最为精美。哪怕是取下头发丝大小的一块,都是对国宝的破坏。

既然不能取下铜镜的组织,那专家团队决定采用激光无损探查技术,来得知铜镜的构造和材质。经过激光检测,专家发现铜镜正面看似光滑的表面,其实并不平整,是由一个个微小的凹凸面组成。

在光源照到镜面上之后,凹的地方能够聚集光亮,而凸的地方则分散光亮,这样一明一暗,就会在墙上折射出与镜背面花纹相同的图案。

相信很多人会问,可镜面上又没有图案,怎么会折射出与背面花纹一样的图案呢?还有现代科学家可以依靠激光技术发现镜面的凹凸,可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工匠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对此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翻阅了众多史料,发现古代铜镜铸造完成后,都要进行磨镜。用羊毛毡加上特制的药粉在镜面上不停地摩擦。

这种摩擦必须从四周开始,然后逐步往中间磨,这样磨出来的铜镜四周厚,中间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透光效果。

当凸起的镜面按照从四周向中心打磨到一定的薄度时,在因凝固收缩而产生的铸造应力和研磨产生的压应力共同作用下,就形成了物理性质上的弹性形变,这种弹性形变叠加发生作用而使镜面与镜背花纹之间产生相应的曲率,从而导致出现这种“透光”效果。

上面这段话专业性很强,不是十分好理解,简单说就是镜面在打磨到一定程度后,凹凸不平的微小表面,就会在某种力的作用下,产生与背面花纹一样的纹路,因此才能在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透光”的效果。

找到了青铜镜能够透光的真相后,上海博物馆和上海交通大学复制出了现代版的透光青铜镜,并在1978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公开了这一成果,向全国和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西方科学家在见到青铜透光镜后,直呼是神奇的东方“魔镜”,不得不说,中国古代的工匠确实牛X!

只可惜周总理在1976年就已离我们而去,没能见到神奇的“照妖镜”背后的真相,惋惜!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