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大珠小珠落玉盘|浅析叶剑秀散文集《怀念爱》
作者|赵敏
来源:平顶山晚报
前段时间,读过剑秀的几篇小说,无论中篇还是短篇,都是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炼,辞采华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以为剑秀是写小说的高手,最近读了他的散文集《怀念爱》后,才知道他是文坛的多面手,小说、散文双管齐下,双枝并秀。
剑秀的散文集《怀念爱》中的六部分“乡愁”“乡情”“乡韵”“乡游”“乡趣”“乡事”,都有一个“乡”字,可见其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如鲁迅的小说《故乡》、魏巍的散文《寄故乡》一样,《怀念爱》有着自己的情调和风格。故乡的风土人情、山川河流、动物植物……时代物华在剑秀笔下,像一粒粒或大或小的珍珠落在玉盘之中,发出悠扬悦耳、妩媚动听的脆响。这一声声脆响,组成一部歌颂家乡的交响乐,或如大江东去,激扬澎湃;或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泻千里;或如潺潺细流,泠泠作响;或如林鸟和鸣,嘤嘤成韵……让人翻阅之后赏心悦目。
《怀念爱》全书近百篇,多是开门见山、短小精悍之作。如《下雪白》开篇触题:“一场大雪酝酿很久,终于矫情的来了。”而《乡路》以“记忆中的乡路没有那么规整”开头,以言简意赅的警句“我们自己的人生之路,要靠自己用心去走”结尾。《村口的皂角树》开篇就说“村口有一棵皂角树”,结尾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每棵树都是一个人,终其一生,能否风范一世,全凭自己的淬炼与修为,勇于赋予生命的追求,才能活出古树的意义”,首尾呼应,结尾这段话更是意味深长。这些散文都不长、语言清晰俊丽,透着一股清新爽朗的气息。
不论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在剑秀的笔下,都灵动起来,极富感情色彩。《在草木间行走》中写“我”观察鸟夫妻孵卵的事情:“最初,大抵是我在附近的缘故,它们不时引颈张望,四周顾盼,神情中略带些微的惶恐和防范。”鸟的“惶恐”“防范”,不正是灵性的表现吗?在《秋蝉》中,作者写“蝉”敬业地抱紧承载命运的树干,穷尽生命的能量,不遗余力地歌唱夏天,说“蝉”是“顺应节候的精灵”。特别是《怀念爱》中的小黄狗,是那样的精灵可爱,那样的通晓人性,让人久久不能忘怀。除了赋予鸟、蝉、小黄狗等生命体以灵性,那些无生命的炊烟、流水、雪、小路等,作者亦让它们“人格化”。“炊烟的轻声细语,抚慰着他们疲倦的心”,在《母亲的炊烟》中,炊烟被描写得有声有色有神采,与陶渊明笔下的“依依墟里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河里的水井》中,家乡小河里的流水“悄然走完了千年的流淌,流完最后一滴泪”,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干涸的小河在他笔下有了生命和情感;鲁迅先生曾把江南雪比喻为“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而作者的《下雪白》以博喻的手法,他写雪当初“矫情”,“试探性”,然后“选择不同的优美姿势飘落而下,舍身忘我的匆匆赶来……是期待与冬日暖阳的重逢……”,这些描写把雪灵性化,写出了诗趣、情趣;在《乡路》中,作者写家乡的路迎接异乡归来的游子,“用一脸慈祥的笑容,几句疼爱的话语,抚慰你心灵的创伤,温暖你漂泊孤独的心扉”,让人顿生温暖之感……读着这些灵动的文字,仿佛看到缕缕炊烟的娇姿,倾听小河流水的如泣如诉,抚摸摇曳飘落的皑皑白雪,感受故乡小路的深情呼唤。
“切实的自然的修辞,必定是直接或间接的社会生活的表现。”剑秀在《怀念爱》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比衬、递进的综合运用。在《我家房子的高度》中,作者叙述自己结婚无房,第一次在乡里艰难盖房,第二次轻松盖好二层小楼,在欢声笑语中议定再买套房。文章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以房子从低到高隐喻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自行车的故事》亦是如此,作者先述借车的无奈尴尬,后写买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轿车,运用前后对比、互相映衬、层层递进的艺术手法,揭示生活环境的变化。
剑秀的文章还富含生活常识与人生哲理。读《春韭》,让人想起杜甫“夜雨剪春韭”的佳句,其中作者引用《说文解字》《尚书》《汉书》《红楼梦》等,对韭菜的生长和食用、药用价值作了叙述和说明,融知识性与哲理于一体。《秀椿》《槐之情》《仲秋柿红》《艾草五月香》等篇亦是如此。
有人说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我觉得无论形和神,都不能“散”,紧贴生活、紧扣主题、严谨行文才是好文章,我认为叶剑秀做到了,他懂得散文的灵性和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