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真迹原来尚在人间,现藏于沈阳,当年差点就殉葬武则天了!
王羲之的年代,擅写书法的人极多,王羲之虽然名声在外,但其书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崇。
而从魏晋到梁武帝时期,世人偏好王献之书法,而王羲之的书法遭到了冷多,散佚者甚多,后来到了梁武帝时期,他酷爱钟繇与王羲之一路的古雅书风,这个时候王羲之才逐渐确立了书坛的地位。
从梁武帝一直到了唐代末年,皇家都在不遗余力地搜集王羲之的真迹,唐太宗更是不惜巧取豪夺,而到了武则天时期,但凡有人进献王羲之真迹,便封其为大官。
于是到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的时候,有一个自称是王羲之后人的叫做王方庆的人,他进献给了武则天一卷书法。
这一卷书法可不得了,包含了王羲之家族28个人的10卷真迹,这10卷真迹在唐朝也算了旷世珍品了,上面不仅包含了王羲之的真迹,还有王羲之的父亲和伯父以及侄儿等人的真迹,蔚为大观。
而我们之后,晋唐时期的笔法都是在家族内部传播的,所以这一卷书法的蕴含了根正苗红的“二王”笔法信息,那是一件书法界的巨珍。
武则天见到此作,大为震撼,于是将其命名为“万岁通天帖”,并且请弘文馆的顶级书法高手,把这件作品进行复制,武则天时期的复制技术要远远高于唐太宗时期,已经用一种“并行线拓”的方法取代了所谓的“双钩填墨”,并且在复制用纸和用墨上面更是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当然这种技术,在古代就已经失传了。
此作复制完成之后,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能够分辨真伪,于是武则天便将伪作“还给”了王方庆,而将真迹藏于内府当中,此作在历代皇家内府当中,经过了递藏,历经几次火灾,最后只剩了8个人的10通墨迹,但尽管如此,在当代书法界,仍旧没有一件作品能够与此作相提并论。
传说,武则天临终之际,想让此作为自己陪葬,后来多重巧合之后,此举并未 实施。
清帝逊位之后,此作流出宫外,后来经过几十年的递藏,此作归于辽宁省博物馆珍藏,如今乃是辽博的巨宝之一。
书法最高的境界,便是追到晋人书风当中,而学习晋人书风,这件《万岁通天帖》乃是后人迹近“二王”书法道统的一条捷径,值得你花几年时期反复揣摩此作,会对你一生的书学道路大有裨益。
而今,我们将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这件《万岁通天帖》原作进行了超高清的博物馆基本的扫描,还原出跟原作毫无差别的作品,连纸张的纹理都清晰毕现,以供大家学习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