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文物 | 中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你知道是什么吗?
埙是中国最原始的吹奏乐器之一,大多由泥土制成,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有八孔,九孔,十孔,双八度等,六孔埙市场上不常见),亦称“陶埙”。以陶制最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据考古学家考证,埙产生于史前时代,距今上限7000年。
埙的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地籁,乃是乐器中最接近道家天籁的。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据考证,埙在战国初就广泛应用于宫廷的祭奠活动中。秦汉以后,埙成了宫廷雅乐乐器大家族中重要的成员。
在中国古代宫廷中,埙分为颂埙和雅埙。所谓雅埙,指体积大,在雅乐中应用;所谓颂埙,指体积小,常在雅乐之外的其他宫廷音乐中应用。
埙体的外观式样历史流传下来的也很多:唐三彩陶埙,红陶刻花埙,怪兽埙,人面埙,绘龙埙……
最原始的埙没有音孔只有吹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演奏的需求,埙的音孔渐渐增多了。
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的父系社会晚期至奴隶社会初期的埙,有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可见,人们对于音阶的认识是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