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文化永州丨刘翼平:周敦颐在邵阳

2021-10-26

一个城市有一条东西流向的河流,它的早晨和傍晚便拥有了永恒的美景,邵阳城的美就是如此。资江由西而入,穿城而过,奔向东方。一轮旭日在前方冉冉升起,晨空朝霞满天,河面红波荡漾。两岸挂了露珠的绿树闪着金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金碧辉煌。河中行驶的轮船与河畔划动的小舟将一河的碧波划碎,搅得满河红光闪闪。河面的水气和岸畔的薄雾升起,被朝霞和红光透射成轻纱和薄缦,在晨曦中飘浮。这样的景致和意境,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在哪一个角落拍摄都漂亮极了。

我在这样美丽的时刻起床,穿过北门古城楼,来到宝庆古城墙遗址边的资江河段,晨练的市民已经在城门广场上翩翩起舞、健身跑步。匠心者将这个广场打造得文气飞扬:六条石刻的城门牌坊将邵阳历史沿革的六次演变屹立成广场的廊道,走过这不到百米的历史廊道,仿佛穿越了邵阳两千多年的历史时空;古城墙下自古至今的邵阳历史名人的铜雕头像依次镶立,让我领略了邵阳的历史风云和叱咤人物。

江河万古流。我触摸着历史的石柱和铜雕,想念着近千年前的周子,他也在此时此地欣赏着资江的万年美景。九百五十年前,周子由永州通判兼任邵州代理知州。治平四年(1067)五月七日,周敦颐过完五十一岁生日的第三天,便带着妻儿赴邵州上任。

永州离邵州很近,相隔只有百余千米,可这次周子却有了一个平生以来最长的官名:朝奉郎尚书驾部员外郎、通判永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权发遣邵州军州事上骑都尉赐绯鱼袋周敦颐。前者是京官头衔,是宋初的寄禄官,无实职;中者是永州的职务及职责名称;后者是邵州代理职务名称。有趣的是此时宋代的文官加了一个称谓,这个称谓就是官服上的鱼袋。唐朝以来,五品以上的官员按等级在服装上佩金、银、铜鱼袋,官服的颜色加所佩鱼袋就能对官职和级别加以区别,但翰林学士因为没有品阶而不能佩带。到宋初,神宗皇帝改制,将翰林学士改为正员官,让文官虚职也佩上了鱼袋。

邵州是周敦颐工作时间最短的一个任职地,刚刚一年便荣升为广南东路转运判官,但短短一年,周敦颐却在邵州历史上留下了最高的评价。清人吴嗣富乾隆十年(1745)撰《濂溪书院碑记》云:“尝考志书所载,胜迹为多,其间最著者有二:曰甘棠渡,曰濂溪祠。上下数千百年,济斯渡者,如沐旬宣;拜斯祠者,如亲光霁。一以政绩传,一以道脉传也。”前者是纪念西周初年召公姬奭巡行南国、开发邵阳的历史功绩;后者为纪念周敦颐发展邵阳教育事业的丰功伟绩。数千百年,邵州人民最记得这两大历史人物,前者属于传说故事,而周敦颐的事迹是真正实在的。邵阳人们为纪念周敦颐的清廉,还将邵阳之南的“沃泉”改为“濂泉”,由此可见邵阳人对周子的崇高敬意。

千年不易的学堂:启民智,传圣学

在邵阳城双清区邵水东路,我们见到了一座千年不变的学堂——中河街小学。

“新官上任三把火。”“三把火”从何烧起?官场规则是从当地最重要的、工作最薄弱的、前任最不当的、民众最关心的、自己最擅长的地方烧起。周敦颐一到任,就发现邵州的教育太落后,历代官员只重视对邵阳的统治,而不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自汉代至宋初一千多年,邵阳的郡县学宫没有定制,没有学官。史载:“自宋以前,邵州学官于载记无闻,不得而言焉。”虽在1044年开始设立州学,“然守土弗以为急务,学校卑陋,学徒鲜少,亦未有教授之官”。州学办学条件太差,环境恶劣。虽处州衙之左,但地处低洼,潮湿狭窄,并且左边是一监狱,训斥打骂之声常闻,右边是一仓庾,堆物吵闹之声鼎沸,极不利于教学和读书。为此,上任伊始,周敦颐第一站便是到州学考察调研,“第一把火”便从教育烧起。建州学,启民智,将文化教育列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兴教化民,让邵州人民学习文化蔚然成风为邵州开发和发展立下第一功劳。

办人民满意教育。每到一地,先兴办州学,这是周敦颐的拿手戏。邵州州学是他在主政之处兴建的第四所州(县)学,有了前三地的经验,邵阳州学建得最快,考察州学后,他立即拍板迁建,在城外邵水之东选择一个地势较高而又平坦开阔的地方,发动民众投工投劳。邵州民众荷锸服役,鼎力玉成,逾月而工竣。新建的这所州学工程浩大,规模宽敞,设施齐全。史载“有殿以事先圣,有堂以集诸生,栖士有斋,藏书有阁”。

州学建成后,一边将原来的师生迁来,一边招收新生。次年正月初三,周敦颐率州衙官员、文人学士、捐资绅士和民众代表,到新州学举行“释菜礼”。大家不着华丽衣裳,摆上瓜果香茶等素食,祭祀至圣孔子。周敦颐亲自撰写并祭读《邵州迁学释菜文》和《告先师文》,以昭告先圣先师。这座标准化的州学为邵州学子搭起了学习的广厦,为邵州教育发达和人才辈出奠定基础,深得民众拥护。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周子的《邵州迁学释菜文》和《告先师文》吧:

邵州迁学释菜文

惟夫子道德高厚,教化无穷,实与天地参而四时同。上自国都,下及州县,通立庙貌。州守县令,春秋释奠。虽天子之尊,入庙肃躬行礼,其重,诚与天地参焉。儒衣冠学道业者,列室于庙中,朝夕目瞻睟容,心慕至德,日蕴月积,几于颜氏之子者有之。得其位,施其道,泽及生民者代有之。然夫子之宫可忽欤!而邵置于恶地,掩于衙门,左狱右庾,秽喧历年。

敦颐摄守州符,尝拜堂下,惕汗流背,起而议迁。得地东南,高明协下。用旧增新,不日成就。彩章冕服,俨坐有序。诸生既集,率僚告成。谨以礼币藻蘋,式陈明荐,以兖国公颜子配。尚飨!

告先师文

敢昭告于先师兖国公颜子:爰以迁修庙学成,恭修释菜于先圣至圣文宣王。惟子睿性通微,实几于圣。明诚道确,夫子称贤。谨以礼币藻蘋,式陈明献,从祀配神。尚飨!

这两篇祝文,堪称中国公学兴起时的开篇之作,为中国千余年来建校落成致辞之范本。

周敦颐在文中说:先圣道德高厚,教化无穷,实在是与天地并列,与四时同行;国都郡县都要修学立庙,春秋祭祀,就算以天子之尊,入庙也要肃恭行礼……可是这等大事,邵州竟如此荒怠!……千百年来,学者身着儒衣儒冠,来到夫子的学宫闻道修业,朝夕仰望其尊容,思慕其至德,他们之中,有的像颜子一样出贤入圣,泽及生民。

邵州州学的兴建,在湖湘地区应是开先河者,孔子第四十六代世孙、荆湖转运使孔延之也来到邵州,写下一篇《邵州新迁州学记》作为纪念。他满怀赞誉地说:先王养士,犹如疏通渊源,培植根本;周茂叔好学博通,言行政事都要推本六经、考据孟子,将来宋史记载他的善举,大概也会以邵州迁学为先吧!

亲传圣学不知倦。像当县令和知县时一样,当了知州,周敦颐仍然不忘圣学传承,他要将新儒学传承下去。为此,常常在处理公务之暇,亲自前往州学讲课,“诲诸生为亲子弟”。为教学教法定规矩,树榜样。

千年不易称传奇。周敦颐所建州学旧址,如今是邵阳市双清区邵水东路中河街小学。这是一座千年学堂,大门口塑着魏源的雕像,教学楼前保存着两通双龙抢宝的古碑额浮刻,教学楼后面立着两方清代碑刻,这些古文物都在诉说着这座千年学堂的悠远故事。现任年轻女校长给我们细数了学校的千年校史:宋治平四年(1067):代理知州周敦颐建校;绍兴二十五年(1155):州人迁学城内神霄废宫;乾道八年(1172):知州胡华复迁于治平故址;嘉定十三年(1220):知州刘保迁学于城内望仙山;绍定三年(1230):宝庆知府赵善以治平旧址隶府学,并建濂溪先生祠;元大德七年(1303):改为邵阳县学,一直至清朝末年;民国初年(1912年起):废科举,改设为宝庆劝学所;民国十一年(1922):倡办民生小学;1950年冬:将安和镇中心小学迁来合并为邵阳县立第二完全小学;1951年冬:更名为邵阳市立第二完全小学;1954年下学期:更名为青龙桥小学;1958年至今:更名沿用为中河街小学。

手揣着这份千年校史,脚踏在这块千年学土上,眼光穿越到九百多年前,濂溪先生办学的身影在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隐隐浮现,历历在目。

千年不散的诗会:种莲花,修官身

在邵阳城大祥区城北路,我见到了宝庆府古城墙。

这段古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筑于汉代,原为土垣,宋代后改为砖石墙。当时周长4370米,高8.3米,宽约5米,为青石和红砂石垒筑,东、南、西、北分别设有5道城门,城墙上设城楼7座、炮台12座。城址东濒邵水,北临资江,西、南凿池,固若金汤,因此有“铁打的宝庆”之称。如今的古城墙还保留着两道城门和760米城墙。古城墙内就是邵州古州衙,现在仍为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楼。当年周敦颐以永州通判权摄邵州,州衙就在这片古地上。

建州学启民智是他的第一件大事,州学修好开学后,他便着手官员教育。自己酷爱莲花,视莲花为人中君子,官中君子,他要用君子之莲来潜移默化州官们的品性,开启官场人生。于是,他在“邵州衙门东北隅辟池种莲,方广十余丈,与江水通盈涸砌石为墙,环植垂柳。池中莲花,幽而不实,亦不藕,开并蒂花”,名之为“爱莲池”。他自己植莲观莲,读书养心,并将自己的《爱莲说》一文与州官们一起学习交流,推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质,推行莲花的“君子”价值观。周敦颐离开邵州后,后人景仰其遗风,将池子保存了下来,并在池中建一小拱桥,拱桥上修一小亭,名为“爱莲亭”。宋嘉定三年(1210),知州傅伯崧因周子将莲花誉为“花之君子”于亭额题“君子”二字,起又称为“君子亭”。

邵阳人及历代官邵者对爱莲池倍加保护,曾数十次对爱莲池和君子亭整修和扩建。1944年10月,日军侵占邵阳,爱莲池、君子亭遭到破坏,

1947年秋,县长徐君虎又拨款重修,恢复旧观,曾经作为爱莲女校使用。遗憾的是,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修建邵阳三中和市政府办公大楼,爱莲池这一千古名胜被不断蚕食,直到全部被毁。仅在城北路东段市府围墙上见到“爱莲池”与“君子亭”的题名与浮雕。

千百年来,爱莲池成为古宝庆十二景之“莲池古香”,以其如诗如画的美景和莲花君子的高洁引来历来官员和文人雅士的赞颂,在这方古池古亭之间,开了一个绵延千年的莲花诗会。

明代张元汴朗诵了《谒濂溪先生祠游爱莲池诗》:

古郡荒祠在,东山资水边。弦歌曾几月,俎豆自千年。色借庭前草,香分池上莲。甘棠还有渡,遗泽共流传。

清初宝庆知府李益阳朗诵了《爱莲池诗》:

劫后池亭在,闲花犹是莲。此花号君子,其人斯在焉。若徒敛其色,人岂以花传。应知花品贵,总以濂溪贤。再诵爱莲文,寓意岂徒然。徘徊池水上,古道照遗篇。

汲县陈起元朗诵了《爱莲诗》:

昔诵爱莲说,来寻池上莲。远看花的的,初出叶田田。叠石成孤屿,空亭当画船。忘机双白鸟,稳向水中眠。濂溪千载后,遗迹事犹新。

莲花诗会,千年不散;诵读之声,千载绕梁。

千年又开的莲花:建地标,塑城魂

寻访完周子在邵州留下的真迹,我被邵州人那种对文化尊敬和保护的情有独钟感动。虽然千年莲池被长埋地下,那开了九百多年的莲花也随之湮没,但邵州人民对莲花的情感仍是千年不舍的。见我因莲池被毁有些遗憾,陪同的邵阳同仁便提出带我们去看两处新景。

在邵阳古城与新城之间,横亘着一座大坡岭,山虽不高,却较绵长,登上它,资江一览无余,邵阳新老城区尽收眼底。昔日,它是一片荒山,如今,它已是一片花海。湖南紫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斥资1.2亿元,花十余年时间将大坡岭打造成以紫薇花为特色的“双龙紫薇园”主题公园。置身紫薇花海,我像平生第一次见到大海一样备感新奇。震撼心灵的是,岭脊上是两条近千米长的紫薇花活扎巨龙,分别从东、从西顺着山脊腾空起舞,在岭的中峰相会。花龙的龙身宽近4米,高约3米,龙头长20多米,高近8米,每条龙造型所用紫薇株数达2万余株。正准备申请世界上最大、最长的植物园艺造型作品吉尼斯纪录。

走在花海里,走进龙身里,周身被花儿簇拥,鲜艳的花儿炫目,幽香的花味扑鼻。绵绵起伏的长龙里,我们游览了紫薇花瓶造型园、葫芦造型园、紫薇生态围墙园、紫薇扎景牌楼园、屏风园、生肖动物园、紫薇古桩园、凉亭园等几十个紫薇扎景园区,做了一回花龙的“龙子龙孙”。从花窗、花洞、花门、花缝里看邵阳城,邵阳便成了美丽的紫薇花城。

徜徉在紫薇花海,我为花的巨龙震撼和陶醉,完全忘却了此行前来寻找莲花的目的。正在这时,邵阳同仁领我们登上二龙相会的“戏珠”望景台,往南一望,邵阳新城正在拔地而起,新城中心的余湖山下,一朵巨大的“莲花”盛开着。这朵莲花占地近两百亩,总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中间是莲蓬造型的大剧院,左边一栋是博物馆、美术馆、城市规划展示馆,右边一栋是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它们像两片荷叶展开着。而更在眼前徐徐展开的是在它们前面的一个圆形的莲花广场,广场中央便是两方莲池和一座莲花喷泉。我被这朵鲜艳的莲花奇葩唤回神来,为这座莲花地标惊讶,为这朵崭新的城市之花叹服。邵阳人民世代不忘周子的莲花精神,令人敬佩!

作者简介:

刘翼平,1965年出生,湖南永州人。国家二级作家,湖南省首批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人员,现任湖南省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编著出版文化文学图书14册,长篇报告文学《脚手架》获首届永州文艺奖,长篇文化散文《周敦颐思想地图》获湖南省第八届优秀社科普及图书奖。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