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设计师Henny|消解文化隔阂,一位荷兰“中国通”的自我修养

2021-10-29

写在前面

过去在我们的视野中,常有不少国内设计师纷纷踏上西学之路,而逆着这阵西学之风的也有一股外籍设计力量,奔向中国。他们大都接受过西方系统化的学习,选择将中国当做另一片沃土开枝散叶,来找寻有关设计的更多可能。

在这批白皮肤、高鼻梁、棕色眼瞳的他山之石中,Henny正是其一。

这个荷兰设计师无疑是热爱中国的,尤其对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气质情有所钟。这些年,他凭靠对设计饱有的一贯热忱,穿梭于东方与西方、国际与本土、传统与现代、设计与商业之间,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演绎着“Henny式的平衡”。

This out and out Dutch designer undoubtedly loves China, especially the unique temperament in traditional culture. Over the years, relying on his consistent enthusiasm for design, he shuttled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international and local, traditional and modern, design and business, absorbed nutrition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deduced "Henny style balance".

其实,我们早与这个温文尔雅的荷兰设计师有过几面之缘,但大多是在颇为官方的社交场合,对他星星点点的印象碎片拼不出一个全貌。于是我们揣着几分未知的新奇,闯进了他的地盘。

10:16

我们向设计师Henny发起了大拷问

点击视频观看

o1

荷兰 伦敦 北京

在设计生涯中寻自洽

Henny来北京之前,曾在伦敦生活6年。说实话,当时他心底关于这个东方神秘国度的印象还未完全成型。至于为什么会突然选择这里作为新的站点,据他所说源自一次北京之旅。

正是这样偶然的机会,让他真切目睹到另一个如此缤纷的世界,而且彼时中国这片土地上满弓紧弦的城市化进程,也让他意识到于设计而言,这里满是发展的可能性,没多久他便索性将工作室整个迁到北京,来找寻有关设计母题的更多答案。

旁人可能觉得这是个满分回答,可对知道一些底细的我们而言,这还不够。于是在期待的注视下,他补充了来北京的另一层缘由,是跟随太太一起来的。

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之行并非Henny的一时冲动。初到京城,他就惊讶于那些悠远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独特文化,更是对他们生出了浓浓的兴致。

汉服,承载了华夏染织绣传统工艺美学,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华文明之中。Henny自忖不该让汉服止步于文化符号,于是将汉服文化与精神与当代产品融合,渗透进大众生活。

而对马扎这一风靡老北京胡同的物件儿,他也进行了另一番演绎,将马扎与从彝族服饰中获取的高饱和度灵感颜色相融合,手工编织出老北京的影子。

汉服沙发

向左滑动

马扎系列

向左滑动

汉服屏风

向左滑动

除却汉服、马扎,如今屏风、扎染、汝窑等本该独属东方的传统文化元素,已然能在这个荷兰设计师的作品中随处可见。

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把这些晦涩难懂的符号融入进自己的设计,一桩桩、一件件都让Henny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意昭然若揭。

最近Henny和他的工作室又在筹备一系列新的项目,他们运用3D电脑建模和3D打印,在传统云纹的基础上通过创建三维形状自行开发了花瓶Yúnyún(芸芸);为出身汝瓷世家的汝山明设计的最新产品也已进入产品打样阶段,很快会和大家见面;与此同时由他们负责的798某个大型博物馆也动工在即……

San D 艺术地毯

向左滑动

芸芸花瓶

向左滑动

汝山明工厂考察

生长于荷兰,出于对设计和艺术的追逐远赴伦敦,如今醉心于用现代设计诠释东方文化而留在北京。几经辗转,看似是漫不经心随遇而安,又何尝不是Henny在设计生涯中找寻自洽的结果。

o2

不希望被区别对待

有关全球化设计和

本土文化的思考

池作

向左滑动

在Henny的意识形态里,确确凿凿装着的是更加国际化的设计理念,而他的作品里,又暗藏地地道道的中国文化的影子,这看似有些相悖,却在Henny的身上显得毫不违和。

来到中国后,在其参与的众多空间设计项目中,他始终小心拿捏着其中的分寸,让那些当代空间既带有强烈的当代国际化的气息,又不失本土文化的内核。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