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四个维度展现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之美

2021-11-01

编者按: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家具的一部分,是城市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也是城市文化的体现。随着城市高品质发展,人们对存在于公共空间的城市家具也好,公共艺术也好,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仅停留在功能,对人性化、美感、甚至归属感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需求。由中国标准化协会城市家具分会、东华大学、上海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的“2021上海国际城市家具高峰论坛”即将于10月30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拉开序幕。本次论坛是继2020举办的首届上海国际城市家具高峰论坛和展览会以来的第二届城市家具活动盛事;依托“世界城市日”上海主场,以“城市家具“为主题的展览展示、技术交流、政策指导高质量交流的平台。组委会为此特别邀请了从事公共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家具中国特性。

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美学应用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面向公众开放使用并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空间,主要包含城市公共绿地、广场、街道及游园空间等,是城市规划建设高质量的集中体现,也是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需求的重要载体。

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下,各种文化更加频繁地碰撞和渗透,受外来设计理念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出现了过度追求形式化,人文特色缺失,发展定位不明确的问题。而中央美术学院王中教授提出的“软城市”理念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思考,他讲如果我们把一座城市的建设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其中60%代表这个城市的布局和功能,包括基础设施等城市硬件建设。但是,展现城市独特魅力的往往是它的人文精神和艺术气质,它是软性的且具有生长性,最顶端的15%则是城市的心智和灵魂。这个概念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王国维先生的“境界说”。童雋先生关于造园的“情趣说”也讲“中国园林意在会心”。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如同造园,其境界亦有高下之分,按照中国传统造园理念,城市公共空间的境界也可以归纳为生境、画境、意境三种层次,而有意境则为最高境界。因此,通过艺术化设计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境界层次,创造富有艺术之美的城市公共空间以展现城市魅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精神和品质的追求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化路径

在大部分城市规模扩张的动能明显减弱的背景下,城市空间结构的改造主要通过存量优化来实现。推动城市空间优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艺术去营造空间,用艺术去激活空间,让城市回归其本质——让生活更加美好。现阶段,如何全面展现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之美来提升城市品质,关系最为密切的主要有四个维度,即环境维度、人的维度、时代维度和开发模式维度。

1、地域文化支撑环境维度

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历史积累的结果,因其区位、气候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而各具特色。城市文化是公共空间的灵魂和基石,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化来源于对城市文化的认知。所以,其分析和生成必须充分考虑城市文化形象展示、城市历史记忆传承和城市公共交流促进等方面内容。

2、行为需求支撑人的维度

不同时代、地区、民族、年龄、职业的人,其行为特征显然不尽相同。正是由于人类行为的复杂性,才产生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给空间艺术化设计提供了鲜活的研究语境。譬如说,未来雄安新区居民将主要由高知识、高技术、高创意人群构成,根据分析可以发现他们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着重体现在多元性、精神性和科技性方面。因此,如何满足特定人群的特定行为需求是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化的核心内容。

3、数字城市科技支撑时代维度

新时代背景下,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发展进程,无所不在的网络、无所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数据共同驱动了当代城市的创新发展。数字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艺术与技术的高度融合使得大众参与体验公共空间艺术化的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艺术化设计能够通过形象、语音和行为识别,使空间要素与受众发生互动,让城市公共空间焕发出更强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4、城市运营支撑开发模式维度

未来,可盈利的运营模式成为公共空间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和自身持续发展力的必然途径。公共空间虽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它的社会特性和功能,尤其是它所创造的文化附加值,将有助于创造高效率商业形态,甚至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公共空间正逐渐转向艺术建设、资本运作、组织管理三大环节并重的运营实体,如何通过有效的运营模式维持自身良好的发展循环,平衡艺术化与商业化之间的天平,也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 汪洋 雄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在读博士)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