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凤洲:书法成才说
社会经济的繁荣,带来了人们更多的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这也是当前文化艺术门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重要基础。尤其是人们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爱更是有加。不仅欣赏者和收藏者越来越多,沉浸于对其的学习和创作,也风靡祖国各地。
学校有教学,网络有互学,个人有自学,一派只争朝夕、不甘落后的可喜景象。
然而,学与学大有不同。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的也各有异。如果说,大家都是为了热爱、美化和保护我们的汉字形象和文化,那感情最好不过。假如有人不只是这样,还想成为书法艺术创造和研究的专门人才,那就有必要进行一番分析、比较和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一下,看看其有无可能性?我想至少要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优胜条件方可,即:天禀有料;功夫到家;学力充分;名师指导;时代作品。
天禀有料
人生都有价值,只因为有的人发挥的好,比较突出,才引人注目。人生都是一块料,只因培养得体和使用得当,才显示着能量,放出光芒。
假如弃之不用,或挪为他用,便成了废物或成绩不佳的可多可少的少用之材。
书法成才,也需要天禀。如果有谁不喜欢文学,不喜欢文字研究,又天生手笨,想取得书法艺术的成就,就没有优势。如果有谁从小就爱读书,看见好字就羡慕,就想心追手摹;出门旅游,看见景点上好匾牌字画就观之入切,倾心忘返;市场上见字帖就想买,见写好字的老师就愿意跟着去学,总对汉字和书写感兴趣,这个人就大致是块搞书法的材料。是料就有用武之地,是料就可以雕琢。那些令人钦佩的书法大家们,都是有书法天赋的人才。而没有天才或是不具备优胜天资的非要从事书法行业的“书法家”们,也只能是滥竽充数而已。
功夫到家
关于功夫的概念和说法,认知不同,定位也有区别。这里单指手上功夫,即操笔能力。
一方面是肯定心灵手巧,运用笔墨自如,想怎么写就能表现出来;一方面是赞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训练成就。临写入门,学古精深,且可以活脱,不苟死法。至少跻身于历史书家贤人行列,或成为专攻专家;或游历众贤之间,不减成色;或诸体皆能,出类当今书坛,拔萃于同道之上。
然而,功夫的认可,决不是自吹自擂,门外室传,门户成见。也不足混个头衔,办办展,出出书,上上媒体。而是要社会说是,同行心服,当之无愧!
学力充分
学力,是指学问达到的程度。一定要有深厚的积累,最好也有多方面的涉猎和造诣。
因为,书法艺术的高质量,表面上好像是笔墨落于宣纸,只见点画、结构和章法。实则,还有无数的内含充斥其中。它的语言语句的美,非深厚文学修养而不能;它的扛鼎蹴海的千钧力感,连贯潇洒的气韵,文雅隽秀的书卷气息,它的博大豪迈的气象,若神若仙的自然风度和呼之欲出、落地生根的生机生气,它的任人遐思、凭人揣度的妙有境界,非“读万卷书,走万里路”长时期学养和经年历月的“扬弃”而无法实现。
那些历代优秀的书家,如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等,无不是腹有诗书的学问家,无不是有着丰富阅历、有着丰富故事的文化名流。
名师指导
大凡象样的书法人才,都应向学名师。能得到名师指导,不仅会少走弯路,也会提高艺术质量和高度。
因为名师,是对于专业有专门研究有特殊贡献的著名人物。他的成果,往往是一般人自学自创达不到的高度和水平。经过这些名师指导,才有可能跨越自己,才有可能跟上步伐,实现飞跃和脱俗。
无数事实说明,接近名师,才能得到名师言传身教。得到名师栽培和指导,才能与众不同,提高品位。学到名师的真知灼见,才能成为象名师一样的有用人才。
时代作品
其实,书法成才的最有效的说服力,还要看其书法作品。我们只所以要定位于“时代作品”这个观念上,正是它的权威性和无可辩驳性。犹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都是时代作品,而且是从艺术到文笔文心都无法取代的艺术家原创原作。这就是艺术高度,就是真正艺术家的传世名片。
所谓时代性,既有文化的历史性,又有艺术的时间性,也有人物的感悟性。任何一位高级书法艺术人才的出现,都离不开这样三种关系性的显现和塑造。因为这是历史、艺术和人物高度的择选。
总之,书法的学习、实践和艺术创作,是一个漫长的修养过程。书法成才的艰难性不易性,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认识和艰苦的努力,需要相当高的标准来要求和鞭策。有不得半点轻心和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