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他们以匠心打造“传世之作”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在全校开展新发展阶段使命愿景大讨论之际,开辟服务“国之大者”专栏,深入挖掘我校主动担负时代使命,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的故事,阐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与势、人与事、情与理,皆是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进一步汲取坚定信念、鼓舞斗志、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的蓬勃动力。今天,一起走进“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团队。
“我所认识的每一个人都被这套书所打动。”
“这是我见过的质量最好的中国古代书画图册。”
……
根根分明的鸟雀羽毛,急待探头的枝头嫩芽,揉碎在湖光间的峰峦山色……打开《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以下简称《大系》),丝绸纸绢细腻的纹路,微妙变化的笔触,通通高清还原在你眼前!
从遥远先秦到鼎盛汉唐、从风雅繁荣的宋元到承古萌新的明清,《大系》目前已出版的《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赠你一个永不落幕的展览。
而这些,来自于一群默默无闻的浙大人16年的匠心史!
他们走遍千山万水,背着上百公斤的设备,走访全球260余家文博机构,经历过地震、台风。
他们说尽千言万语,寻找那些深藏于海内外的国宝作品,说服收藏机构能提供原物以供拍摄。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搜集了12250余件纸、绢(含帛、绫)、麻质地的中国历代绘画珍品。
他们想尽千方百计,把规模庞大、卷帙浩繁的作品编纂为67卷240余册,以楼房层高三米计,平置叠放高近四层楼。
“传世之作”背后的“传世之心”究竟如何?
十六年前,一个朴素的文化理想
一截枯木、一片残雪、一个船工、一段羁旅,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宋画,是中国乃至世界绘画艺术的一座高峰。
然而,由于历史岁月变迁、民族命运多舛,不少宋画流落到世界各地。而且所有的宋画还面临着“藏用两难”的尴尬。古画每打开一次就损伤一次,紫外线、空气中的微生物等都会对其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每幅古画开卷一次,一般需休眠3年;一个人穷其一生,也未必能见到几幅巨作的“真容”。
为了让更多人能看到“下真迹一等”的宋画,基于这样一个朴素的文化理想,一个大胆的设想诞生了——将散落在各地的宋画,用高精度的数字影像技术汇集出版。
杭州是近千年前南宋的古都,怀着对人类文明瑰宝的敬畏之情与刻骨铭心的爱,当时浙江大学与浙江省文物局负责同志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报告了编纂、出版《宋画全集》的建议,立即得到了他的支持。
2005年,《宋画全集》启程!
目前存世约1200多幅的宋画被分散收藏在世界各地,许多是国宝级的文物,要高精度拍摄扫描到真迹的图像,再影印集结成册,又谈何容易。浙江大学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晓明说:“当时我参与《宋画全集》编纂时,自己都感觉到不可能,觉得是天方夜谭。”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约250件宋画,占总量的1/4。当时故宫博物院毫无保留地提供了一整套4×5英寸底片的图像资料,这也是大多数文博机构采集图像时的质量标准。但4×5英寸的底片大概只可以印刷一张A4纸那样大小的高精度图片,然而《宋画全集》开本特别大,且跨页图很多,还有许多局部的放大,需要用8×10英寸的底片来呈现。这就意味需要查验后,重新一一打开那些历经千年的古画,才能实现高精度的拍摄,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儿。出于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责任感,对这一项目的充分支持和信任,经过慎重研究,故宫给予大力支持,同意按照编纂要求重新拍摄。
与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专家讨论入编作品
北宋王希孟唯一的传世之作《千里江山图》(传)也在其中。17年前,为防止这件青绿山水名作颜色剥落,故宫曾对这件文物做长期封存的决定。17年后,随着本次拍摄,《千里江山图》再次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故宫博物院藏品的拍摄无疑是突破性进展,也给编纂组增添了信心。但是,寻找一件又一件流落海内外的藏品,并说服一家又一家的机构让真迹再现摄影机面前,仍任重而道远……
项目负责人说:“借《宋画全集》的平台发展浙大艺术学科,既是为我们,也是为世界出版。”为严格保护国内外宋画收藏机构对所藏宋画的图像版权,编委会与所有收藏机构都签署了《使用图像资源协议书》。在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宋画全集》制作室里,不仅启用了浙大最高级别的安全保密设备,而且落实专库专人保管和双锁双人提用、归库制度,无数打样稿和不合格印刷品均彻底销毁,绝不外流。图像中则设置防盗版标记,以各种手段防止发生侵权行为。
在国家博物馆拍摄
日本是宋画在海外的收藏大国,在日本的博物馆、寺院以及私人手中约有200多幅藏品。金晓明难以忘记三次奔赴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才拍到对方镇馆之宝——五代董源的《寒林重汀图》的经历。这段经历,后来又被他们称作三进“黑川”。
2006年第一次会面,工作组抬着100多公斤重的设备到了位于山上的研究所。然而,谈判在3小时后失败。
回杭后,编委会又真诚去信再次表明心意,日方终于同意拍摄,但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只允许拍摄一张作品整体照。2007年,工作组组二进“黑川”。拍摄完一张8×10英寸的底片全图后,双方在现场又进行了反复沟通,希望能再次申请拍摄作品的局部影像。
项目组在黑川古文化研究所拍摄《寒林重汀图》
终于在2008年7月,工作组三进“黑川”,拍摄完成了出版所需的全部底片。
要知道宋画中很多是绢画,绢很脆弱,极易剥落,每展示一次都有可能会受到损伤。这样绞尽脑汁说服对方的情节又岂止这一个?
“三顾茅庐”辽宁省博物馆,团队反复驱车2000多公里,只为一张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团队成员坚持不懈地与大英博物馆联系,最终该馆东方部主任回信:“非常感谢浙江大学来做这件事。”……
在辽宁省博物馆拍摄
2010年9月,《宋画全集》基本编纂完成,绝大部分存世的两宋、五代、辽、金的绘画艺术面貌得以纵览。不少学者认为,这是继整理出版《全宋词》《全宋诗》《全宋文》等宋代典籍后,迄今为止最完整、最权威的宋代绘画总汇。
持之以恒,一颗盛世修典的匠心
《宋画全集》出版后,“大系”项目又紧接着启动。这是一项抢救性保护与普及性传播中国历代绘画艺术的基础工作。“大系”项目计划搜集、入编海内外先秦汉唐、元代绘画珍品,精选明代、清代各流派、各大家等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对存世的本国绘画艺术,通过全面系统梳理,运用最新技术标准拍摄,最后出版规模如此浩大的图书。
“大系”浙大展厅
千方百计地“再现”真迹,是浙大人不懈追求并坚守的匠心!
从画中神韵到书上风华,至少要经过拍摄、电分、拼图、匀图、排版、校色、打样、印刷、装帧等9道大工序,其间细微环节更不胜枚举。
“咔嚓”——“大系”项目摄影师章益林按动快门,又一幅传世古画被定格在一块20厘米见方的大尺寸反转片上。中国水墨画含大量中性灰色,这种灰色有无限的级数,而反转片可以更大程度地还原这种独特的水墨滋润感、层次感以及颜色的厚重感。对于这些“国宝”作品,摄影师往往只有一次拍摄机会,“短短几分钟里,大脑飞速运转,心中默念各种技术参数,谁和我说话都听不见了。”章益林说,“我们的要求是丝毫不差。”
章益林在工作中
薄薄的一张印刷纸,背后蕴藏着的是精益求精的匠心。以《宋画全集》为例,为找到合适的印刷纸张,“大系”团队尝试了20多种纸型,最终选定上墨量可达380%的高质量纸张。这种纸放大180倍依旧清晰平整,对比之下,其他纸则已凹凸不堪。纸张厂家还特地为本次出版的纸张设计了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重量,这也有效地防止了盗版的可能。
“大系”浙大展厅
接下来,还有繁复细致的电分、校色、印刷、装帧等流程。团队成员因为卷面上的一根纹路,就需花费2个多小时调整,如果一张卷轴有50条纹路,光匀图就需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此外,各朝代作品载体材质不同,形式也五花八门,如立轴、手卷、册页、扇面……这些都需“对症下药”。例如,宋画多卷本,元画多纸本,经过各项测验,最终宋画采用调频加网印刷技术,元画采用调幅加网印刷方式。在用色中,突破了传统的4色印刷,增加了国画中常用的矿石绿、孔雀蓝,采用6色印刷,使其保真度更高。
要知道,从肉眼看到的实物,到被拍摄的成像,从电脑屏幕上看到的图像,再到打印品,都是不同的。墨色的控制、色彩反差的掌握……这些都要依靠经验来掌控,浙江大学出版社艺术总监李介一算了算,《宋画全集》几乎每一页的打印都要不下20次调整才能达到满意,他说:“宋代的纸张没有漂白剂,一般都泛浅灰色,给印刷上更添难度,只要网点的比例稍有偏差,出来的颜色就会变味。”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研究馆员肖燕翼看了样稿后说:“书能够做到这个程度的话,对我们搞研究的人来说,几乎不需要打开原作了。”
日复一日的坚持,终于迎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很多海外博物馆不仅按团队需求拍摄了相关藏画,还主动提供了从未出版的藏品信息。
【清】石溪 四季山水图(春景: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夏景: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亚洲艺术馆;秋冬景:大英博物馆)
《大系》不仅为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厘清真伪和流传,提供了清晰权威的传世图像,也将对整个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绘画史做出独一无二的贡献,为海内外许多研究者提供了一座“宝藏”。美国国会图书馆入藏《宋画全集》后,一位昆虫学家通过预约成为了第一位读者,他说,有许多宋画作品对昆虫的描绘非常写实,对他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大系》中有大量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各类信息,无论你是绘画史学者,还是研究人类学、植物学、历代服饰和建筑等领域的专家,都可以把《大系》作为重要的研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