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除了《美的历程》,还有这些李泽厚的经典著作值得一读!

2021-11-08

据媒体报道,11月3日,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在美国科罗拉多逝世,享年91周岁。

李泽厚生于1930年,湖南宁乡人,在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学热”中,李泽厚被青年人尊为“精神导师”,在知识界极具影响力。

李泽厚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其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美的历程》,被奉为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自1981年出版以来,重版数十次,销量破百万册,被译成英文、德文、韩文等多种语言。

除了《美的历程》,李泽厚还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美学四讲》、《批判哲学的批判》等多部经典著作,在这些著作里,他提出了“主体性实践哲学”“心理积淀说”“情本体”“偶然性(命运)”“后马克思主义”“儒学四期说”等观点,对中国近几十年的社会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作品吧。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2008年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收录李泽厚对近代中国自太平天国至辛亥革命时期各主要思潮和重要思想人物,如康有为、谭嗣同、严复、 孙中山、章太炎、鲁迅等的系统论述和细致分析。

首篇即从思想角度剖析太平天国为何“其兴也勃 ,其亡也忽”,指出农民革命战争诸多规律性的现象,慨乎言之,深意存焉。

其后数篇则详尽分疏戊戌变法的维新思想和人物,于康有为大同思想和托古改制策略评价甚高。此外,对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特殊地位、章太炎民粹主义的突出思想特征、上世纪初知识分子因爱国转而投身革命的心路历程,以及梁启超、王国维等人的独特意义,都或详或略予以点明和论述。

《美的历程》1981年

《美的历程》从宏观角度鸟瞰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并作了描述概括和整体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和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

哲学大师冯友兰评价:《美的历程》是部大书(应该说是几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著名学者易中天表示,《美的历程》一书真是写得英姿勃发,才气逼人。单是标题,便气度不凡:龙飞凤舞。青铜饕餮。魏晋风度、盛唐之音,更不用说每过几页就有一段华彩乐章了。实际上,《美的历程》是可以当作艺术品来看待的。它充分地表现着李泽厚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985年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从剖析孔子仁学开始,论说了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种主要思潮、派别和人物,其中着重论证了中国的辩证法是“行动的” ,而非“思辨的”。

秦汉时期的“天人感应”宇宙观,庄子、禅宗对人生作形而上追求的美学,宋明理学作为道德形而上学而具有重要价值,以及在明清时期思想中“治人”与“治法”已出现分离,象征着传统中国的政教合一制度动摇,思想逐渐向近代靠近。

八十年代首次出版后风靡一时,甚至出现在了街头书摊上,受欢迎程度超过了武侠小说等大众通俗读物。

将几种乍看相似的古代思想流派并举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尤见作者的学养与功力,深入细致,令人叹服。

对于在近现代受到批判的传统思想,本书指出它们至今仍有可取的积极面,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学术的“拨乱反正”。

《走我自己的路:杂著集》1986年

《走我自己的路》收录作者各种序跋、杂感、散文、发言提纲、讲演记录、访谈记录等等,内容包括生平自述、治学经历或经验、对当时和时下各种见解、问题或倾向的评论和意见。长短不齐,问题不一,均或信手拈来,或脱口而出,因之似更感直率、亲切与真实。作者在书中强调微观课题、实证研究,提出“学点形式逻辑、平面几何”,反对艰涩不通玄秘难懂的文风和大而无当泛说中西的学风等等。其中有关朦胧诗、主体性、“破天下达尊”、主方法多元、“西体中用”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议论等等,则从个人微小侧面反映记录了二三十年来的某些历史印痕和艰难步伐,可供反思和慨叹。

《华夏美学》2001年

《华夏美学》与《美学四讲》《美的历程》共同构成李泽厚先生著名的“美学三书”。《华夏美学》依照历史演变的的轨迹,将中国文化中的物质及精神美做了十分详细的论述,使读者对华夏之美的了解更加全面、生动、系统。

全书引经据典、娓娓道来,从远古礼乐、孔门仁学、儒道互补、屈原的深情、禅宗的形上追索谈到近代西方美学的影响,能让读者对华夏美学有更为具象的认识。

中国传统审美涉及到中国人艺术生活的所有领域,包括诗歌、绘画、书法、建筑和“生活的艺术”,《华夏美学》对此进行了幽微精妙的分析,让人不忍释卷。

《美学四讲》2001年

《美学四讲》与《华夏美学》《美的历程》共同构成李泽厚先生著名的“美学三书”,是其美学思想的全面系统论著,也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美学读物。《美学四讲》以生动精妙、简洁畅达的文笔,从古到今,由西至东,探讨美学领域的诸多命题,评析国内外各派美学思想,同时构建作者本人的美学观点,引领读者漫步光华璀璨的美学长廊。

作为美学研究领域的开创性作品,《美学四讲》聚焦于在中国引起广泛论争的哲学问题,包括美的起源、表现、重要性,以及美、艺术和审美经验的变革性力量。

《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2007年

《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初版于1979年春。该书一扫陈陈相因的论调模式,论述了康德先验论在哲学史上的枢纽意义,谈论了认识论(真)、伦理学(善)、美学和目的论(美)三大领域中的主要哲学问题究竟何在,作者创造性地运用实践观点逐一予以后具体剖析,径而申说了作者本人的哲学;强调使用和制造工具是人类社会的根基,以“人类如何可能“回应了康德的”的著名课题。

《人类学历史本体论》2010年

《人类学历史本体论》是李泽厚先生平生思想的集大成之作。采取积淀论的哲学心理学方向,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经典哲学于一炉,以“人活着”“度的本体性”等的重构建设,反对后现代,凸显出当今人类与个体的命运问题。

全书分为三卷。“伦理学纲要”承继中国情本体传统,从“人之所以为人”出发,将道德、伦理作内外二分等。“认识论纲要”提出“度”应作为认识论的第一范畴,也指出中国实用理性有优点,但有忽视逻辑和思辨的缺失。“存在论纲要”围绕“人活着”及某些宗教-美学论议,为本无形而上存在论传统的中国“哲学”,开出一条“后哲学”之路。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