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半月谈丨书店:让情怀和资本互相取暖

2021-11-10

书店:让情怀和资本互相取暖

半月谈记者 张力元

谁在“蹭环境”

“日均客流量100人,约一半的人会消费,消费的内容一半以上是文创和咖啡,书的销量很低。”济南信尚书店经营者李耿君说。

信尚书店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景区附近,为了避免传统书店给人“乌泱泱全是书”的感觉,信尚书店将店面的上下两层、共计900平方米做了精心装饰——雪白色的外墙、极具现代感的阅读空间,但这也带来了新的麻烦。

“刚开业时书店门口每天至少有10组商业私拍的,甚至还有来拍婚纱照的,非常吵闹,我们只能一次次地劝他们换个地方拍。”李耿君说。像“蹭流量”一样,从业者管这种行为叫“蹭环境”。

开店1年多来,信尚书店维持着“基本不赚”的状态,他们从出版社8折进书,但算上人工、水电成本,有的书原价卖都赔钱。“现在是用卖文创挣的钱来补卖书的亏空。”李耿君说。

书店环境不好没人来,环境好了不代表能多卖书,在一些书店经营者眼里,客人打卡多、消费少是常态。

在山东省日照市,海洋美学馆因其地理位置“面朝大海”,备受年轻人喜爱。“书店客流量日均600人,有十分之一能买咖啡,百分之一能借书就不错了。”该店经营者鞠彦胜说,“我们主业做海边的民宿、餐饮等文旅项目,用别的利润来填书店亏损。书店是文旅板块中的重要一站,专门开书店大概率赔钱,但是没有书店又觉得少点什么,所以让情怀和资本互相取暖。”

在山东日照城市书房樱花馆里,72 岁的日照居民葛连金在读书 张力元/ 摄

城市书房之窘

为了让城市多一些书香气,2020年以来,日照打造了20余家集图书借阅、自习、文化交流等文化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书房,并与当地图书馆互通图书借阅卡,每处书房可获得市级财政一次性拨付的建设奖补50万元和区县财政每处每年10万元的运行经费补贴。

“10万元补贴刚够书店一年的水电费。”鞠彦胜说。日照城市书房海洋美学馆约400平方米,去年总营业额约90万元,算上补贴,书店去年赔了约15万元。

不少图书人反映,长期被电子书“围追”、被线上售书“堵截”、被盗版书“伤元气”的实体书店,虽然努力揣摩读者心思,绞尽脑汁留住读者,但仍困难重重——没有情怀不行,光有情怀没用。

“现在书的定价已经基本是以前的两倍了。纸价涨、人工涨、网上售书平台要求我们以3至4折的价格把书给他们,多重无奈之下,只有把书的定价涨上去我们才能生存。”山东齐鲁书社出版有限公司总编室主任刘海军说。

齐鲁书社成立于1979年,是一家以出版文史古籍和学术著作为主的出版社。刘海军说:“疫情之后,线下出口缩窄,线上平台压价厉害,出版社左右为难,因此有的出版社选择直接面对读者。”

在山东日照城市书房海曲馆内,一名儿童在阅读馆藏书籍 张力元/ 摄

从2014年起,“倡导全民阅读”连续8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蔚然成风。与此同时,图书行业面临的窘况和困局越发明显:在短视频与自媒体面前,写作者的信息出口与读者的信息入口都在更迭,大众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只是书。

今年3月,《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在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等机构主办的中国书店大会上发布,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新开书店4061家,关店1573家。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实体书店销售收入呈现下降趋势。

变身“生意人”,图书人的“自救法则”

书腰成了部分出版社精心打磨的“广告位”。人民音乐出版社国际合作业务主管裴珊说:“书腰上有时会写谁谁谁推荐、销量多少、读物的核心内容等,就是为了让读者在不拆开塑封的前提下,对这本书产生兴趣。书腰的效果无法计算,但对出版社来说是一次传播机会。”

直播卖书、外卖送书被写进了图书人“自救法则”里。“有人说这会影响书店的美誉度,但在生存面前这起码是一条路。”山东淄博原素生活书店总经理张秀丽说。

2020年上半年,张秀丽累计做了200场直播,最多的一天连续做了4场,相当于8个小时“泡”在直播间里。通过直播,书店营业额基本拼平往年同期。“一开始来直播间里买小说、教辅、菜谱的比较多,后来很多人留言问有没有亲子教育类图书,说是亲子‘被迫’长期共处一室,家庭和谐出现危机,急需补课。”她说。

今年7月,在济南举办的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许多出版机构在展位上搭建直播间。数据显示,为期5天的书博会,线上直播售书销售额约1.5亿元。从业者表示,在带货直播的“高速路”上,书店的空间距离感被弱化。

在采访中,多名图书从业者向记者表示,业态转型仍在路上,“十八般武艺”正在练就,时代在变,他们顺势求变,而在书面前初心不改——卖书,更希望大家读书。

(刊于《半月谈内部版》2021年第11期)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