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沈华:从历史文化的背景解读殷墟玉器特点

2021-11-11

殷墟妇好墓的文字已经写过很多遍了,有时也很苦恼从哪一个角度重新阐述,才让人不会有炒冷饭的感觉,重新整理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殷商的妇好是不可能轻易回避的话题,关于妇好这个人的介绍我也曾经写过《美人如玉》系列,对她钟爱的玉器都做了详尽的介绍,这一次从历史文化的背景,让大家加深一些对这个阶段玉器的出现的理解和认知。

一、殷商历史文化背景及艺术特征

殷墟是商朝后期,最后一次迁都的都城遗址,商朝的迁都是否跟躲避位于西安的“契”有关?这个原因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是这名叫“契”的部落首领却成为最后推翻商纣的最后一根稻草,成为周的第一任“文王”,这是后话。

1976年发现的妇好墓是殷商遗址中保存最完整、年代最确切的一座商代王室墓葬,这座墓葬出土的器物丰富,组合完整,代表了高度发展的殷商文化。

妇好墓出土玉器的特点是追求整体效果,强调内容与形式的水乳交融。

在玉器的造型上,既具有高度的写实性,又有丰富的想象力。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殷商妇好的墓中,却发现了大量龙山文化、石家河文化、齐家文化的玉器遗存,一方面证明了古时部落之间的交战,也是以获取战利品作为胜利者的一种炫耀和资本,另一方面也从这些物品的种类和地域,告知我们妇好是一名能征善战的女将军,同时也是一个玉器的收藏爱好者,当然,那个阶段的收藏更多应该是对财富的一种掠夺和强取,不过我们也要感恩于她的保存,才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值得欣喜的藏品。

其实妇好墓带给我们最大惊喜的不是这些玉器,而是那些散落在墓葬附件区域的兽骨和龟甲,大量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不仅让我们的文明进程向商代提前一大步,更重要的是甲骨中记载的各种史实和卜卦的文字,对照后期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为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的进展提供了大量的史证和资料。

二、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基本特征

妇好墓出土玉器共755件,数量众多,造型广泛,器类齐全,品种丰富。

材质以地方玉质为主,但是来自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占较大的比例,玉色以绿色为主,间或有其他,还有大理石和汉白玉的制品。

从目前出土的玉器种类来看,大致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及杂器六类。

其中占数量最多的是以装饰品为主,且品种相当复杂,主要是用作佩戴或镶嵌的饰物,包括头饰、冠饰、臂饰和坠饰等。

特别是雕琢成人物和各种动物形象的装饰品,姿态多样,造型优美,仅动物形象就有27种之多。

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以浮雕居多,圆雕较少,浮雕与圆雕结合的更少。

是以平面、立体或两者相结合的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或主观想像的事物。

总体的雕琢原则是因材施艺,因形饰纹。

三、殷墟妇好墓玉器的鉴赏要点

商代晚期的玉器不仅是砣具使用的更加娴熟,更关键的一个环节我们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就是所有的甲骨文都是刻划而成的,没有磨制或砣制的,这告诉我们一个鲜明的信息,对于可以轻易在兽骨上刻划的工具使用材料,绝对不会局限在青铜刀具上,有可能会有砾石或金刚石之类更坚硬的物品,同理,在玉器的造型和纹饰的设计中,早期的刻划一定也会有同类物质的使用,但是玉器比文字多一道工序,就是修磨,这不仅是两种材质的硬度不同,可能使用的环境不同所造成的。

通过这个原理我们仔细核查妇好墓中出土的玉器,在这件兔子的眼部就发现明显的刻划痕,也证明这个兔子的眼部并不是大家以为的管状钻孔所致,而是用硬物刻划琢磨而成的。

圆雕的动物玉雕强调体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简练传神。在玉器的装饰上,连续或单一的花纹图案,不仅起着装饰作用,也是表现主题内容的重要手段,仿佛锦上添花,却不繁琐多余,从而形成和谐完美统一的艺术风格。

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玉器代表着商代晚期玉器的制作特点,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以阴线和阳线两种线条组成的纹样装饰方法。

这种技法有一个最明显的作用,雕琢的技术虽是阴刻,表现的效果却是阳纹。

按设计要求勾出花纹两侧浅沟形线条的方法叫“勾”,形成的线条叫“双勾阴线”;把阴线墙略加修磨成微小斜面叫“彻”,双线内显现出来的花纹即成阳纹。

另一种阳纹的制法是磨去双勾阴线周缘的玉面,叫“挤”、“压”,形成的是真正的浅浮雕。

一件比较精致的玉兽或玉禽,主纹多为阳纹,次纹多为单线阴刻。

鉴别的特点是,在这些玉器的外表纹饰中,很多可见的双阴刻线并列,阳纹突显中间,整体看起来,呈现出阴阳互衬,刚劲有力的视觉效果,特别的纹饰的图案勾画得曲尽其妙,让我们从一件平面的玉器成品中,通过这种浮雕的工艺手法,使画面更加鲜活,富有立体的艺术效果。

这就是商代的玉器工艺特点,了解到其文化背景,也就理解制作此类物品的工具和方式,也就对真假的鉴别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感受。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