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龙泉宝剑|削铁如泥的宝刀,到底是传说还是真事?

2021-11-16

实际上削铁如泥,并不是刀剑锋利的直接表现。只能说明刀剑材质硬度高,可以轻松斩断铜铁等金属而本身不会卷刃崩坏。实际上用比较厚的斧头等大块金属,去硬碰硬的对抗锋刃比较薄的刀剑,那么刀剑崩坏的概率肯定更高。因此削铁如泥的刀剑,必然是又硬又柔韧而且是非常锋利无比,综合要求特别高。既然锋利无比基本无法通过削铁如泥来表现。那么就又用了一个吹毛立断。也就拿一撮毛发在刀刃上轻轻吹,一下就全断了。这说明刀刃又薄又锋利。而刀刃薄又同时锋利,和特别刚硬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关系。能同时做到,必然是绝对的罕见宝刀才行。最后所谓的S人不沾血。这个要求就有点无厘头了。因为极其难以做到。不沾血的东西肯定是首先不沾水。而天然不沾水的自然物品很少。新鲜的荷叶可以基本不沾水,因为其表面上面有一层特殊的蜡状突起构造物。而风干了的荷叶也是沾水的。古代没有塑料袋,装食品很多都用干荷叶,但干荷叶根本做不到不沾水或血迹的程度。

即使削铁如泥和吹毛立断,两者要合在一起也不是一般的难度。要想削铁如泥而锋刃不崩不卷,首先要求钢材硬度要高;而且开刃要厚。也就是像斧头一样的开厚刃而不是像剃须刀片的那种超薄刃。但是开厚刃的刀剑,又很难做到吹毛立断,出现特别锋利的效果。历史上有种特别锋利的钢材,叫做大马士革钢。在中世纪曾经以其制造的刀剑的超级锋利度而震惊欧洲人。其实大马士革钢并不是在大马士革出产的铁矿石。而这种有特殊天然花纹的钢材原料其实是来自南亚次大陆。只不过在中东冶炼打造刀剑并且在大马士革集中交易。历史上才叫做大马士革钢。十字军时期,萨拉丁大帝就曾经用大马士革钢刀凌空把丝绸薄纱一切两半。让对面包括狮心王在内的欧洲远征军们看得一愣一愣的。古人不知道刀剑如此锋利的根源。大马士革钢刀具在现代显微镜下。可以发现其刀刃基本都是一排超细的锯齿状。而不是其他钢材的波纹状。

这才是造成大马士革钢刀特别锋利的主要原因。因为在微观层面。锯齿状的物体更容易切断非常细的纤维和其他软材质。这就是真的可以吹毛立断。大马士革钢制作的刀剑特别锋利。却未必个个都能削铁如泥。现在研究认为,大马士革钢刀的大部分刀刃硬度其实都不到58HRC,只算是中等水平。HRC又叫洛氏硬度,是以压痕塑性变形深度来确定硬度值的指标。现代刀剑的强度多用HRC来代表,多用于表示淬火后的钢材硬度。普通中碳钢刀剑的HRC只有55左右。而60以上的才可以叫做高硬度刀剑或者成为现代钢铁零件的加工刀具,才能初步展现出在软钢、铜材和其他软金属面前真正可以“削铁如泥”的特征。当然,制造刀剑的钢材,洛氏硬度也不是越高越好。一般到60HRC就差不多了。过高的硬度会导致韧性下降,碰到硬度更高的物质会立即崩掉。也就是过硬的锋刃,会出现玻璃或者陶瓷的部分特征。这也是为何现代特殊韧性陶瓷能代替钢铁刀头的一个原因。

除了钢材本身通过调节内部含碳量和含钨锰等金属元素,直接影响刀剑的洛氏硬度以外。还可以通过淬火和退火工艺来调节。淬火后可在钢铁材料内部产生特殊的马氏体或者奥氏体结构。极大地增大钢材的强度。但是再遇到高温,这类结构就可解体,硬度下降。这就是退火。由此可见,如果一种刀剑,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如果真能削铁如泥,那么其洛氏硬度应该至少在62以上,极限可以到68。也就是至少到当今的模具钢、风钢或者高速钢中的极品水平。那么对普通熟铁甚至软钢就可以削铁如泥。但在古代,想做到这个程度简直是万中无一,可遇不可求。如果同时还想吹毛立断?那么其整个刀剑很难只有一种硬度,那样很容易崩掉。必须是多种硬度的结合体才行。比如作为主承力体的刀身和刀脊的硬度应该在58以下。这样柔韧度高,受力强而且不容易崩,

而刀刃部分则至少在62HRC甚至更高。才有玻璃或陶瓷一样吓人的锋利度,面对厚软钢和铜材都能像砍瓜切菜;绝不会崩刃和卷刃。要将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现代工艺也是难上加难。在古代就算是超一流的造刀工匠,把百炼钢、覆土烧刃、特殊淬火等复杂工艺全用上,要造出一把达到传说中青釭剑的水平,其概率比中巨奖头彩还低。即使整体要求达到传说程度的60%,就已经可算是宝刀了。因为工艺复杂,打造工时特别多,因此价格绝不便宜。杨志卖三千贯算是低价倾销。实际上不论百炼钢还是覆土烧刃的工艺,在中原,唐代以后就失传了。现在的工艺都是外流后又重新引进的。而钢铁制品必须常年有人保养才不至于锈蚀。无法和青铜剑一样可以基本保留原样出土,因此就算是古代,真有杨志手里拿着的、3大要求都可以实现的宝刀,也很难留存到今天。到目前,基本没有明代以前的完整刀剑存世,国外的唐刀实物也不再对外公开。因此削铁如泥等三大要求,既不能证实,又很难证伪。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