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民国银元“孙小头”比起袁大头来地位如何?实际购买力到底怎样?

2021-11-17

出于电视电影文学网络各类媒体的影响,相信大家都民国时期响当当的硬通货~袁大头耳熟能详了吧?这种购买力非常强悍的银元,在国民党大厦将倾树倒猢狲散的那些个日子里,即便法币和金圆券几乎变成了废纸,这种货币也依然保持着较高的购买能力,一直到建国之后人民币全面推广开来,袁大头才一点点的逐渐退出金融舞台成为了地地道道的文物或者收藏品。那么除了袁大头之外,在民国那段时间里,另一种银元孙小头又处于什么地位?实际购买力比之袁大头又当如何呢?

在1927年的那一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随即下令停铸流通了好些年的“袁大头”,以民国元年版孙中山先生像开国纪念币旧模,稍微改动了一下英文币铭等,就由由南京、天津、浙江、四川等造币厂厂进行铸造并且尝试进行流通。这种银元比“袁大头”略小,因为上有孙中山头像,被称为“孙小头”。孙小头的含银量一般在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之间浮动,重量一般在26克左右,直径为39.2毫米。

为防不法人员或者商号锉齿偷银,这种银元的边齿还采用了滚边工艺。但是先不说诸如体制内各类人员上下其手,造成的孙小头质量下降问题,单单是在含银量上,袁大头的总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也就是26.86克,含纯银六钱四分八厘23.9024808克,高达百分之九十一左右,从这一点上来看,孙小头就比不上袁大头。

在民国初年的时候,一块袁大头的购买力相当惊人,足以支撑一个普通家庭十天半月的生活开销。据说,当时上海各式西餐厅的价位简直以条件来形容随随便便一个菜品能让普通收入阶层望而却步,然而要是开胃汤正餐甜点急头白脸一溜点下来,一两个银元就顶天了。而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之前,五块袁大头就可以买一头壮年大水牛,一担大米也就一个银圆左右。就比如说,1919年鲁迅先生在北京西直门八道湾买了个偌大的四合院,地皮房价连装修一整套算下来,也不过三千五百块大洋上下。

然而到了1927年之后的上海,梗米1石达到了14元,面粉1包就3.30元,切面1斤0.07元,猪肉1斤0.28元。而到了1937年一块大洋也就能买16斤大米、或者是5斤猪肉,又或者40个鸡蛋。《民国中产阶级账本 》里曾经这样记载,买书籍需要1元,买烟盒、手帕、牙膏、牙刷共1元,买灰布鞋也得一块大洋呢。民国的物价水平越来越高,银元的购买力越来越低,除了包括内在或者外在的战争影响,孙小头一类银元的购买力低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