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上的负能量被她写出美感,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填过一首《声声慢》,开篇连用叠字表达情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诉说国破家亡之后的寂寞孤独,宣泄解不开的悲凉愁苦。这些情绪上的负能量,竟然让她写出来异样的美感。后人一说宋词《声声慢》,十之八九就会脱口而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读起来有一种律动,仿佛一首哀伤的曲调,正在酝酿。也许会一直哀愁下去,也许会转化为疾风暴雨。这十四个字,就像十四声鼓点,敲打内心之余,不由自主地走入李清照营造的情感空间。
好的作品读起来有代入感,回味之后,“就是这种感觉”。这首《声声慢》也是如此,这不是李清照一个人遭遇,是历经靖康之乱后,一大批文人墨客的遭遇。这不是李清照一个人的愁苦,而是一群人的愁苦。纵然李清照写的是负能量,其中的真实真挚赋予整首词扎实的情感立足点。
李清照不是一般人,她是有文化的女性,属于时代“高知”。她的思想,她对时局的判断,她对人生的感悟,可以代表一批受过文化教育的人。她说凄凉、心绪烦乱有了代表性。
一连串的叠词,就像一道道帘幕,拉开之后,窥见了真实的李清照。这首词中,悲伤的基调与真实的力量交织在一起,美感就是来源于此。艺术性或者说艺术形式让《声声慢》可以跨过岁月侵蚀,陪她一起听雨打秋桐的悲切之音。
一个孤独的中年女人,居无定所,行踪不定。她不能像男人那样骑马杀敌,只能喝酒买醉。没人会觉得李清照喝酒是消极,也没人觉得李清照应该坚强一点。她的才情让人们对她有了更加宽松的评价标准。
她说愁苦,成了她的审美情趣,有点像悲剧中的美学。悲剧源于人性张力,有一种撕裂感。李清照构架的美学体系,包含了撕裂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可以反复叩击人心。
喜欢李清照的人,觉得这种美感很高级;不喜欢她的人,也不能无视这种美感。撕裂,舔舐伤口这一系列的动作本来不美,有了情感上的支撑,就变得很美。只有独一无二的李清照才能在生活中提炼出这种美。
人生悲剧,审美情趣,两者之间存在交集。李清照老老实实地描写生活,词中的美感却可以凌驾于生活之上。她的创作能力由此可见一斑,真实生活不美,但经过文学创作就有了美。这种美是景色伤人,哀意伤人,悲切伤人,最终归于“心安”二字。看似“怎一个愁字了得”,却还能写出这首《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