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版李子“漆”?法国小伙竟隐居重庆深山12年
因为对漆的热爱
一个法国人隐居中国深山
十几年与漆为伴
他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
讲述着怎样的东方故事?
本周日晚22:00
《中国缘》带你走进
《文森的重庆艺术生活》
1
隐居在大山深处的法国漆艺术家
法国人Vincent,
有个中国名字“文森·漆”
漆不仅是他的姓
同时也是他用来艺术创作的材料
文森的家乡
在法国西南部的小城图卢兹
出生于艺术世家的他
对艺术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性
在大学修习装饰艺术专业期间
文森开始接触漆艺作品
一下子被漆给迷住了
中国漆 又叫大漆
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
割开漆树树皮之后
流出天然漆树液
经过加工后就变成了常见的大漆涂料
经过对漆历史文化的学习研究
文森发现
最早使用漆的是中国
最好的漆也在中国
为了获取最天然的大漆
文森决定远离家乡
把家安在重庆的深山里
过着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生活
2
中法割漆人的不“漆”而遇
陆发轩今年57岁
他是土家族
也是重庆黔江一带为数不多的
割漆人之一
相同的热爱
让陆发轩和文森一拍即合
他们穿越15公里天路
来到平均海拔1425米的高山上
乳白色的天然漆
氧化后颜色变深
最后形成坚固的黑色漆膜
人们常说漆黑一片
正是来源于漆的这种特性
可是一般人接触漆
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文森刚入门时
就曾出现浑身红肿的症状
但热爱让文森战胜了一切
他学会了与漆相处
从一个“新漆匠”变成了“老漆工”
而有35年割漆经验的陆发轩
刀法利落却不伤树干
这是他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有句老话叫“百里千刀一斤漆”
漆农为了一斤漆要走一百里路
割一千道口子
而一棵树一年才能产大约一斤漆
如今 黔江地区的百姓
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
通过养蚕 养蜂 种植蔬菜水果等
脱贫致富
割漆已不是当地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陆发轩也是如此
虽然生活越来越好
但几十年的割漆手艺
陆发轩一直舍不得丢下
在这片漆树林里
陆发轩和文森
向往着各自生活的诗和远方
3
“天理良心”道德碑,
传承百年的做事准则
尽管生漆
在黔江已不是主要产业
但在明清时期却是当地重要商品
地处乌江支流阿蓬江畔的濯水古镇
曾是渝东南地区
最重要的古镇之一
江南地区的徽派建筑
与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格局
见证着曾经的繁荣贸易
而古镇上
一块写着“天理良心”的道德碑
格外引人注目
这块道德碑立于清光绪十四年
当时 海外商人来到此处
将光顺号的生漆销回本国
诚信经营
是每个往来商客心中的一杆秤
也成为了今天黔江人的道德准则
为了寻找灵感
文森的黔江之行还会有哪些收获?
大漆+织布+竹编
三种非遗的remix又会产生什么新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