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幼儿痴迷“孵蛋”,教师该干预吗?

2020-08-23

“林老师,快点儿帮我一下。”马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招手示意我过去。我走过去后,她急切地说:“你看,蹲在彩虹桶里的瑶瑶,我昨天观察她玩‘孵蛋’游戏,今天她还是玩这个游戏。现在都说要尊重孩子的游戏选择,我应该去干预吗?虽然孩子很喜欢这个游戏,但户外活动中运动量怎么兼顾呢?”

听了她的话,我也陷入了深思:以儿童为本位的开放式晨间户外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喜欢、教师的认可。活动中,孩子们自主参与活动,自主选择材料、同伴、内容,教师只需做个“管住嘴、管住手”的观察者,欣赏孩子们的游戏。可是瑶瑶连续两天都坐在球上玩“孵蛋”游戏,在尊重幼儿意愿和游戏权利的同时,教师在游戏中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怎么达成活动原本的目标呢?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来到昨天瑶瑶玩“孵蛋”游戏的地方。只见她又把彩虹桶横着放,然后拿3个皮球放在里面,接着就坐在上面“孵蛋”了。等了一会儿,我走过去问:“你在干什么?”她说:“我在孵蛋。”我蹑手蹑脚绕着她边走边说:“我是一只黄鼠狼,我好饿啊!”见我如此,她大声地说:“你这个该死的黄鼠狼,竟然想偷我的蛋。”我趁她不注意,拿起一个皮球就跑,边跑边说:“蛋在我这里,蛋在我这里。”瑶瑶在后面喊着:“快还给我,快还给我。”我把皮球放在地上,又去拿另外的皮球。她又开始追我,一边跑一边喊:“快来帮我,黄鼠狼偷我的蛋了。”不一会儿,这个游戏就吸引了其他孩子参与。有的孩子参与护蛋,有的孩子加入偷蛋队伍。我悄悄地退出了游戏,拿起手机拍摄下游戏过程。活动结束后,瑶瑶说:“这个游戏真好玩,明天我们接着玩吧。”

很显然,玩“孵蛋”游戏的瑶瑶,具有很强的创造意识和角色意识,她的游戏主动性在于发现了户外活动中可与生活建立联系的点。也许这个游戏来自她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些事情,但总归是她生活经验的体现。马老师发现瑶瑶这个行为后陷入两难,也是因为对幼儿自主性与发展性如何平衡感到为难。

其实,正是因为开放式的晨间户外活动,我们才能看到这种“动”与“静”的冲突与矛盾,教师也才能更好地去判断与干预。自主性晨间户外活动并不等于一切都放任自流,儿童本位不等于一切都顺着幼儿的想法。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在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角色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支持幼儿深度游戏。而最核心的地方在于,教师必须找到适当的契机与恰当的方法。

首先,教师应当捕捉幼儿心理,参与游戏指导。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成人与幼儿都聚焦一个问题时,幼儿的经验会得以拓展。因此,教师需要观其言察其行,以此捕捉幼儿的心理,及时了解他们当前的兴趣、困难以及挑战是什么。本案例中,瑶瑶的兴趣点在于保护蛋宝宝,教师的支持点是让蛋宝宝与幼儿充分互动,挑战点是在尊重幼儿兴趣的前提下让蛋宝宝动起来。教师不要被“管住嘴、管住手”的信条禁锢,只要教师心中有幼儿,在尊重与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适度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游戏的品质就会提高。

其次,观察幼儿行为,拓展运动经验。在晨间户外活动中,教师应全方位、多角度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掌握动态并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灵活的方式给予支持,使幼儿在充分自主的前提下运动经验得到积极发展。如案例中教师观察到幼儿连续三天都对“孵蛋”有浓厚兴趣,但其游戏缺少运动量,便以“黄鼠狼”的角色参与其中,不仅让幼儿的兴趣得以延续,而且引导其增加了运动量。这一过程,就是幼儿经验拓展的过程。

再其次,教师应当支持幼儿创新,把握幼儿发展契机。活动中,幼儿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创新,如案例中瑶瑶非常有创意地把皮球当作“鸡蛋”,并模仿母鸡玩“孵蛋”游戏。当教师参与其中,瑶瑶也没有把其当作教师看待,而是当作“黄鼠狼”的角色,并创编“护蛋”游戏。教师及时肯定并融入游戏,保护了幼儿的创造力,也引导了更多幼儿参与游戏。

总之,在开放式的户外活动中,教师需成为游戏活动的参与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支持者,而不能时时刻刻都机械地把“管住嘴、管住手”当作信条。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雕庄中心幼儿园)

作者:林浩

《中国教育报》2020年08月23日第2版 版名:学前周刊·保教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