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坚持“安全、正常、全面”原则 科学精准防控疫情 平稳有序推进秋季开学

2020-08-27

教育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安排2020年秋季开学和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指导各地和学校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努力做到安全开学、正常开学、全面开学。

一、早谋划早准备早部署秋季开学和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教育部始终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制定战略策略,持续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打好“严防扩散、严防暴发,确保师生生命安全、确保校园一方净土”指导下的“阵地战”,“科学有效防控、安全有序复学”指导下的“运动战”,“最大限度复学、最严标准防控”指导下的“持久战”,重点做好教学、医疗、科技、心理、宣传、民生、收官等工作,平稳有序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在疫情大考中交出合格教育答卷。

今年秋季学期处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特殊时期。科学谋划、部署安排秋季开学和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是全国教育系统最重要的任务。教育部要求确保安全开学、正常开学、全面开学。“安全开学”要求各地和学校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和要求,结合本地疫情防控形势和本校实际,统筹做好秋季学期开学和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正常开学”要求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把教育教学秩序恢复到正常的课程安排、正常的课堂学习、正常的校园生活。“全面开学”要求在满足开学条件前提下,各个地区、各类学校、各个年级、各个班级全面恢复教育教学秩序。

早谋划。提前谋划秋季学期开学工作。2020年6月19日,印发《关于做好学校2020年暑期放假及秋季开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和学校将暑期和秋季学期工作一体化部署推进,因应疫情变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推动全面恢复教育教学秩序。继续落实“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返校原则,提早制定秋季开学返校工作方案,可加大老生返校与新生报到的间隔。充分认识学生全面返校、学校满负荷运行的压力挑战,科学预判、完善预案、做好演练、及时查改。对接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机构,确保师生健康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7月10日,教育部召开教育系统疫情防控调度视频会议,总结2020年上半年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暑期疫情防控和谋划秋季开学工作。要求各地和学校按照“最大限度复学、最严标准防控”原则,科学谋划秋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推进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要求各地和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尽量满足秋季开学疫情防控相关要求,最大限度保障师生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一校一策”制定完善校园突发疫情处置预案,开展应急处置模拟演练。研制大学新生开学方案,合理安排老生返校和新生报到时间。

早准备。印发学校秋冬季疫情防控技术方案。2020年8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修订更新前期制定的相关技术方案,形成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坚持协同。三个更新版技术方案总结前期校园疫情防控经验,严格依据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落实“四早”防控措施,指导各地和学校科学精准做好校园疫情防控。覆盖全面。三个更新版技术方案对开学前准备、返校途中、开学后管理全过程进行指导,提出需要落实的全方位、多场景、各环节防控措施的技术要求和工作流程。突出重点。三个更新版技术方案强化教室、食堂、宿舍、实验室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突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重点节点、重点事”的防控。强调应急。三个更新版技术方案在应急处置方面,要求学校按照当地疫情防控规定执行相关防控措施,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要在疾控机构指导下处置或启动应急处置机制。8月14日,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人接受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栏目专访,介绍秋季开学疫情防控安排与思路,解读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8月15日,教育部门户网站编发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三个更新版技术方案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与前期制定技术方案的主要区别、联防联控制度要求、学校疫情防控保障要求、学校日常管理要求、校门管理要求、宿舍管理要求、食堂管理要求、佩戴口罩要求、高校师生返校要求、境外师生返校要求、应急处置要求等13个重点问题的答记者问。

早部署。部署秋季学期教育教学和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8月1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秋季学期教育教学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全面恢复教育教学秩序。要求各地和学校结合本地疫情防控形势和学校实际,积极稳妥制定开学工作方案,落实对师生员工的健康监测要求,全面排查各类设施设备安全隐患,按照“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属地统筹”等原则,周密安排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科学精准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建立完善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和校园环境卫生整治,“一人一档”制定返校学生信息台账。严格日常管理,严格把好校门,严格活动管控,强化教室、食堂、宿舍、实验室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与卫生健康等部门密切配合,健全预警、预防机制,确保对突发疫情做到“四早”。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组建应对学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工作队伍,加强技能培训,做好应急演练,一旦发现疫情,第一时间隔离、第一时间报告。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人员到位、设备到位、设施到位、物资到位、制度落实到位,加大对条件薄弱学校改善卫生基础设施和防疫物资配备支持力度,加强对学校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针对教育管理、教学改革、心理援助等重点问题,细化方案,做好应对。及时排查师生心理状况,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切实提高心理疏导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各省份和相关高校秋季开学工作安排

各地和相关高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结合当地疫情防控形势、春季学期教学进度以及暑假放假时间,科学确定秋季开学时间。30个省份所有或部分地市已确定秋季开学时间,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在9月1日左右开学,与往年秋季开学时间大致相同。高校根据新老生、不同年级、不同地域分批次在8月下旬至9月开学。

各地和相关高校按照更新版学校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因地因校制宜,认真研究制定开学工作方案,推动教育教学秩序“全面、正常、安全”恢复。分期分批错时错峰开学。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等地结合生源结构特点、教育教学需求和区域防控等级,科学合理确定学生返校批次和具体时间。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49所8月底前第一批学生返校,24所9月上旬第一批学生返校,2所9月中下旬第一批学生返校。细化新生入学报到安排。山西指导各高校主动联系铁路部门,协调专列或专用车厢,做好集中接站。东北师范大学通过“东师e起战疫”微信小程序落实“人盯人”措施,精准掌握学生返校前14天身体健康、近期出行等情况。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北京总结春季学期线上教学、防控等经验和做法,做好秋季学期线上线下教学的两手准备。山东要求各地科学制定、有序实施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正常开展线下教学活动。制定疫情突发情形下的教育教学组织预案,保证线上线下即时切换、无缝衔接。

各地和相关高校严格落实“防输入、防反弹、防突发、防松懈”要求,充分做好开学前各项准备。严格暑期疫情防控。北京、上海暑假期间暂停军训、夏令营、社会实践等聚集性活动。安徽、四川、广西等地发布《致家长的一封信》,指导家长配合做好假期体育锻炼、近视防控等。强化重点群体管理。云南、广西把边境地区学校作为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人员分类管理。重庆大学要求来自或14天内途经境内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员工,持来渝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报到;无法提供的,抵渝后在学校集中隔离观察区进行核酸检测。加强校园日常管理。北京中小学采取单元式管理模式,以班级和年级为单元,尽量减少跨年级交叉。山东实行校园相对封闭管理,加强对外卖配送和快递人员核查、登记与管理,合理设置快递收发点,划定校内活动路线。武汉大学建立学生健康监测网络,落实晨午检制度、课堂考勤制度、晚点名制度。

各地和相关高校坚持底线思维,制定完善本地本校应急处置预案,组建工作队伍,加强人员培训,开展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处置机制。黑龙江、湖北等地加强与属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就近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沟通协调,形成“点对点”协作机制、监测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北京化工大学配合属地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联防联控,建立和完善救治、转诊、流调等工作应对机制。加强疫情应急演练。黑龙江要求学校开学前组织现场演练,开展查漏洞补短板大排查。演练开学后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应急处置措施及流程,切实做到制度明确、责任到人,保障关键岗位人员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流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开学前开展全流程、全要素演练,开学后开展全员应急演练。东南大学在各个校区校门、宿舍等关键区域驻点设置工作组,严格做好审核和突发事件处置。强化师生安全教育。各地和相关高校认真组织师生上好“开学第一课”,讲授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防护技能,提高师生防疫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各地和相关高校积极推动学生全面返校。压实疫情防控责任。辽宁成立16个督导小组,采用“双随机”、网络动态监控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对学校开展专项检查,将责任层层压实到位。海南、广西强化校园巡逻和校园监控,实行24小时轮值制。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安徽要求各校重点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废弃口罩定点投放等工作。华中科技大学在开学前对校园开展全面环境卫生整治,对教学、科研、实验、体育场馆等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维护。保障疫情防控物资。各地和相关高校加大防疫物资配备力度,切实保障学校防疫物资储备充足。

三、当前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形势与特点分析

(一)“外”与“内”兼顾。全球疫情持续上升,境外输入风险不断加大,国内持续面临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疫情传播的态势。国内疫情发生的时间与地点不确定,潜在的输入传染源或可能残存的个别传染源导致疫情发生风险持续存在。

(二)“常”与“新”交织。秋冬季节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导致的多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也是校园防控传染病的关键时期。新冠肺炎容易与多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交织出现,增加早期发现、鉴别、诊断难度。

(三)“宽”与“严”并存。当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疫情防控风险等级为低风险,社会面防控要求相对“宽”。学校全面开学复课,学生们聚集在一起学习、生活,学校将成为人员高度密集场所,守住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底线,校园防控措施要比社会其他群体更“严”。

(四)“多”与“险”叠加。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近3亿师生将集中大规模流动、大规模聚集,特别是高校开学涉及超过千万师生跨省份、跨地市流动,加大疫情防控难度和传播风险。

(五)“面”与“点”结合。全国不同地区情况差异较大,教育部面向教育系统的部署着力在“面”上。具体到每个地区、每所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根据当地党委和政府部署,在“点”上作出针对性强的细化安排。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加强跟踪指导。践行一线规则,跟进各地和学校贯彻落实《关于做好2020年秋季学期教育教学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落实更新版技术方案要求,再排查防控漏洞,再加固防控重点,再落实防控要求,科学精准做好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准备。指导各地和学校科学应对突发疫情,快速追溯源头,严格确定边界,科学高效处置。

二是加强健康教育。督促指导各地和学校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弘扬爱国卫生运动精神,改善校园环境卫生,提升学生健康素养。通过健康教育课和健康教育活动,落实健康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保持对新冠肺炎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倡导和践行“一米线”、勤洗手、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是及时调整策略。根据境外疫情形势发展变化和国内常态化防控要求,及时调整完善学校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加强大数据分析应用,确保科学有效。

四是做好全面准备。及早科学谋划国庆长假期间教育系统疫情防控措施和要求。及早科学谋划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其他常见传染病防控。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