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智库 打造南昌PPP创新“试验田” 全国首创项目谋划、政策研究、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创新型研发机构
PPP这个词,近年来特别热,全国各地掀起了推行使用PPP模式的热潮,数万亿的PPP项目拉开大幕。推广运用PPP既是微观层面的“操作方式升级”,也是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南昌立足自身实际,自2015年推出首批PPP合作项目以来,PPP模式已经应用到市政建设、交通运输、旅游、医疗卫生、生态建设等各个方面项目中,有效撬动了社会资本进入公共领域。截至目前,我市已入库财政部PPP项目库的项目共计28个(其中有1个项目被评为示范项目),投资规模约306.35亿元,引入社会资本达281亿元。
然而热潮之下,放眼全国,PPP落地依然不易,南昌亦是如此。
如何让PPP模式走得稳、走得远?找准PPP发展方向是关键。为此,南昌解放思想,立足长远,从顶层设计上创新举措。今年9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南昌创新基地暨南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这个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和南昌市政府共同打造的创新中心为中国财科院首创,是全国财政系统唯一一个由国家高端智库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正式智库机构。“创新中心的设立一方面为我市推行使用PPP模式、发展PPP项目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能帮助我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南昌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创新中心主任涂晓晖说。
记者了解到,正是因为在推行运用PPP模式过程中存在认识不足、概念不清的问题,导致一直以来PPP项目工作进展较为缓慢。而创新中心的设立,能够较好地扭转这一局面,将此前被“淡忘”的巨大资源利用起来,真正帮助 各级各部门从“不会用”到“学会用”“合理用”。
随着创新中心的启动运作,我市已启动6个PPP项目,其中市本级已启动九龙湖过江大桥、桃花南路快速路改造工程和前湖水系环境综合整治3个项目,累计可撬动社会资本70亿元左右。其中2个项目已入库财政部PPP项目库,即将进入招标程序,而在创新中心的指导下,这一过程比过去速度快了4个月左右。
“我们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的合作改变了传统的智力支持模式,采取专题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式,形成项目谋划、政策研究、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创新型研发机构,这在全国都是首创。”涂晓晖说。
记者了解到,创新中心的设立除了指导促进我市政府投资和PPP项目科学、合理、规范使用,还将为我市财政重点工作如专项债项目谋划和资金优化使用、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投融资平台转型等工作出谋划策,系统、全面地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创新中心还将为南昌带来丰富的PPP创新理念,将有更多理论成果转化应用于南昌本地。“例如中国财科院刘尚希院长提出的开发性PPP,争取在南昌进行试点。”涂晓晖说。
创新中心的引进过程,是我市思想解放所带来的嬗变。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能设置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创新,这也为日后创新中心工作开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我们将继续深入加大PPP项目推广工作力度,通过PPP理论研究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的三方共赢。”对未来南昌在PPP模式方面的运用,涂晓晖充满信心。
涂晓晖表示,未来将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的丰富理论经验,与南昌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PPP理论、实际操作和项目遴选、包装、整合等方面尽快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昌经验”,同步推进项目试验,就地实现成果转化,进一步丰富我国PPP理论,打造南昌特有的PPP创新“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