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家妙招打“藻”
紫菜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海藻,被誉为“海洋蔬菜”。紫菜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品种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国紫菜产量不足海藻总产量的1/10,但产值却占全年海藻总产值的约2/3。《2020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江苏省数据表明:海藻栽培总量为41395吨,其中紫菜41095吨(干重),约占总量99.28%;紫菜栽培面积41667公顷,约占全国总量的56%;总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传统的紫菜栽培模式下,我省紫菜栽培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紫菜筏架上附生绿藻一旦脱落,在适宜的海水环境中迅速扩张,对黄海绿藻爆发也会带来可能性。因此如何减少在紫菜栽培过程中绿藻的附着,实现紫菜生态化高质量养殖,是保障紫菜栽培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江苏沿海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该如何克服传统紫菜栽培方式的短板,推动全省紫菜养殖产业技术革新呢?2020年初,受省自然资源厅委托,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院长徐军田教授带领江苏海洋大学藻类生物学科研团队,对苏北浅滩大约20万亩的紫菜养殖筏架上绿藻的构成和分布进行详细的调研。
“紫菜养殖周期就是每年10月到次年5月,要想搞清楚绿藻分布的情况,就要在这个周期内尽可能多进行实地采样,采样数据网越密越好。”2020年3至6月,为探明江苏紫菜养殖筏架附着的绿藻生长情况,徐军田组织团队多次到南通、盐城、连云港等地,下养殖区调查采样。“江苏大部分海岸带多为淤泥质,退潮后可形成宽度数十公里的滩涂,是我国紫菜养殖的重要区域。由于滩涂地质条件特殊,采样点只能步行前往。”他说。
2020年5月,徐军田带队在盐城射阳采样。“江苏南部紫菜筏架区主要集中于辐射沙洲海域,该海域流场复杂多变,航道蜿蜒曲折。由于沙洲区地势较高,高潮适航期时间很短,因此大船靠不上去,只能趁高潮期乘快艇登滩或靠近筏架作业。”
经过半年多的反复采样分析,一张完整的“紫菜筏架绿藻分布图”诞生了。“到目前为止,我们绘制的‘紫菜筏架绿藻分布图’是数据最翔实的,为研究黄海绿潮爆发机制,从而科学防控绿潮爆发提供了决策依据。研究紫菜养殖筏架附着的绿藻与黄海绿潮爆发的关系,更加需要经过多个紫菜养殖周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这只是我们工作的起点。”
徐军田介绍,推动紫菜养殖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才是关键,需要在养殖技术、养殖工艺上不断革新。传统的紫菜养殖一般开始于每年的10月份,伴随紫菜筏架设施下海,往往在紫菜网绳、筏架和缆绳上附生大量绿藻。当海水温度维持在20℃时,绿藻快速生长,导致紫菜网帘上幼苗分布不均匀,从而降低紫菜产量。网帘上附生绿藻,在采收后须经人工挑除再用于紫菜加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大大影响了采收和加工效率。同时,未被挑出的绿藻也将影响干紫菜的品质与价格。
徐军田和研究团队着眼未来,与南通宏顺水产品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了集成紫菜栽培全周期的生态立体防控绿藻技术体系。他针对紫菜栽培过程中绿藻大量附着的问题,研究开发紫菜养殖筏架竹竿、缆绳等关键结构的新型替代材料以及配套工艺;改良现有冷藏网操作技术规范,形成针对绿藻浒苔清除的新型冷藏网技术;同时开发针对绿藻浒苔的环境友好型除藻剂,有效杀灭筏架附着的绿藻。
基于这个生态立体防控关键技术体系,在辐射沙洲栽培海区,建立绿藻防控紫菜生态养殖示范区,评估整体防控效应,“我们将立足紫菜养殖示范区,进一步进行集成技术的辐射推广,在基本保障紫菜栽培产业收益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达成紫菜筏架绿藻浒苔减灾防控效果,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徐军田说,紫菜养殖产业的健康化、生态化发展,直接关系到沿海地区老百姓的“钱袋子”,关系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一盘棋”,关系到海洋渔业资源增殖增效、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